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老龄化水平比全国高出0.84个百分点,而根据推算,未来十年成都平均每年将有16万人进入老年人口,加之目前市场普通住宅受调控影响,无数的例证似乎证明这将在短期内形成一种新的刚需趋势,真的如此吗?
我认为,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能只看数据,孤立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存在。作为养老产业中的关键一环,养老地产更是如此。目前成都养老地产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政策支持,虽然“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已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且成都未来规划将有395个养老设施项目,但这只是解决了土地供应开发问题,养老支付源头才是整个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发达国家,完善的养老计划和灵活的金融政策构筑了稳定高效的金融体系,使整个产业脱离“社会福利”的束缚转以“商业运营”的方式进入市场。
再者是养老观念,成都由于2000多年来形成的“安逸”生活,父母与子女在一起生活的比例比较高,消费养老地产反而会被认为是“不孝”的表现,积极性并不高,加之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及监管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市场认同度有待开发。
三是开发模式,目前市场上仍无成熟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无论是会员制还是月费制,在经营上还是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使得开发决策者不敢轻易试水,“雷声大雨点小”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养老地产在短期内受制于社会大背景下难以有“风生水起”的景象出现,但从长远看,成都自然条件优渥,人文环境悠闲,有着极好的先天条件,而养老地产是最为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表现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是有值得期待的前景的。我期待那一天。
2025-08-13 08:06
2025-08-13 07:50
2025-08-13 07:45
2025-08-13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