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小李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在龙华新区这样的关外地区按揭购买一套小户型住宅,除了要缴纳一笔数额不小的首付款,每月还款至少也要5000元。而目前每月3000元左右的价格,可以在深圳关内租下一套各方面条件都相对优越的房子,他最终放弃了买房的念头。
上海楼市同样如此。在浦东唐镇某在售小区,看房人寥寥,销售人员也并不积极。该小区的在售价格较今年2月已经上涨超过15%,目前没有任何折扣。另一个保利旗下在售楼盘同样价格坚挺,即便是定位非刚需的140平方米大户型,也鲜有优惠,销售人员也是一副不愁卖的表情。
上海某大型房企营销总监称,今年很多开发商的业绩完成得不错,除非库存较多,开发商不会再出现“以价换量”的推盘心态,而是“保价缩量”。事实上,这种心态在全国开发商中已是主流。
这极大地影响了年末楼市的供应量。数据显示,10月上海全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仅为63.5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超过50%,供应量是自今年3月以来最少的一个月。11月5日至11日的一周间,上海楼市新增供应面积只有1.92万平方米,创下近40周新低,而上海最近一次出现类似的低供应量,还是在今年春节期间。
在即将到来的12月,上海楼市新增供应量恐将继续维持低迷的局面。上海搜房数据监控中心统计,预计上海楼市12月有22个住宅项目开盘,较11月47个的预计开盘量降幅过半,较去年12月的38个楼盘的开盘量,也有超过四成的降幅。
北京楼市“一房难求”的背后,同样是项目供应不足。根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剔除保障房之后,2012年四季度(截至11月24日)北京全市新房网签总量为14805套,而在此期间,新房新增供应量仅有10512套,供需之间缺口高达4293套。相比之下,前三季度北京新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且供应量略高于成交量,进入四季度以后,供需关系发生反转,出现年内首次“供不应求”的局面。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首先,前十月多数开发企业已经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年底继续推盘的动力不足;其次,多数开发企业年底略微提价之后,“端着卖”成为主流趋势,而价格回调也提高了观望人群的入市积极性,造成北京楼市年末热闹的“反周期”局面。
供应不足局面或加剧
供需不平衡的结果,是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增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保价缩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楼市的常态,若供应量持续不足,房价则可能面临新一轮上涨压力。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北京楼市的住宅库存(新房+二手房)为84664套,按照现有的销售速度,消化期限仅为半年。
与现时供应的缩水相比,北京楼市的后期供应同样存在隐患。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10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18.6亿元,同比下降2.6%。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2516.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7.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3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
相比之下,上海楼市的供需局面并不那么紧张,后续供应仍较充足。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上海市新建住宅库存面积达到1030万平方米,库存套数6.84万套,处于近期高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