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一两万,月供几包烟,大亚湾一套房”,“高品质社区,深圳东最佳户型”,“大深圳时代来临,深圳人置业最后的洼地”,“惠深沿海高速即将开通,大亚湾近在咫尺”,“买房送户口,一次搞定”……最近,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只要你走在人行道上或停下车来,总会有手拿彩色宣传单的人见缝插针向你派发惠州楼盘小广告。市民的街谈巷议中也不乏这样的声音:深圳房价太贵,到大亚湾能淘到最便宜的房子。周末到大亚湾看房,成了部分深圳人周末生活的一部分。
所谓海景房,须从最高层阳台用望远镜方可看到一线海湾。
早已“入伙大吉”的楼盘,依然“人烟稀少”。
楼盘配套几乎没有,有的只是荒地和零星散布的厂房。
看楼人九成为深圳投资客。
究竟有多少深圳人去惠州大亚湾置业?什么人会到大亚湾置业?真实成交情况如何?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以一张彩页小广告为线索,随深圳周末看楼团亲赴大亚湾,先后踏访了楼体最高的一个楼盘和规模最大的一处楼盘,以及距“红树林公园最近”的一个楼盘。
一个真实的“大亚湾”呈现出来:那里眼下就是个大工地,约有十多个楼盘在叫卖,正在建设的楼盘还有多个;年内大亚湾房价已普遍提价三次,但目前这里的二手房交易近乎为零,因此,即使楼盘升值了,“变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为深圳投资客
先前,记者拨通了“新际·首座”的电话,周五立即有人主动回电联系:“你是乘上午10点的车,还是下午2点半的?我们有商务专车接送,每天两趟,中午提供免费午餐。乘车地点在深圳体育馆门前。你们有几个人?好为你们预留座位。”
周六早晨8点刚过,记者就被一个手机来电吵醒,是该楼盘接送车司机打来的。10点整,记者赶到约定地点。发现所谓商务专车,原来是台老旧的粤B牌金杯面包车,车上空无一人。司机说,还有两批人在布吉那边,其中一批是香港人。
司机姓史,十分健谈,边开车边与记者聊起了买房的事。史师傅说,车是他自己的,负责楼盘销售的是自己的河南老乡。“每个月4500元,汽油费、路桥费他们报销。我每天专门接送深圳到大亚湾的看楼客,已经一年多了。”
谁会到大亚湾买房?史师傅快人快语:“谁到大亚湾买房自住?95%都是投资客!一样都不配套,晚上没几个窗口亮灯的,除了去那里睡觉什么都做不了。看房和买房的全是从深圳过去的,买房的90%是深圳人,香港人占5%。”他特别说了一句:“买房的并不都是有钱人,80%是为了解决户口。什么人都有,有公务员、小业主,还有卖麻辣烫的、摆地摊的。”
史师傅自己也买了一套,每平方米近4000元。“多亏了深圳人来接盘,去年这个时候这些楼盘都是死盘,开发商急得要跳楼。大约从今年5月份起,那里就慢慢热了起来,人也真奇怪,你越涨越有人去买,最多时一天卖出了70多套。”记者在随后的实地调查中证实,史师傅所言不虚。
买房送户口已暂停
看楼车随后果然又接到两批客人上车,共10个人正好坐满一车。其中,两位是香港客人:一位女士和她6岁的儿子。其他都是普通打工者。有两名男子说,上周已看过一处楼盘,这次换个地方再看。“反正有车接送,就当去玩一趟。”
楼盘小广告说是半小时车程,售楼员说,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实际上,看楼车并没从盐田走高速,而是经坪山抄小路转到大亚湾,近3个小时后才到大亚湾。
一条宽直的石化大道直通海边,史师傅指着两侧的多个楼盘说,这些都卖完了。记者发现,这些依街而建的楼盘,临街的门面基本被拉上了卷帘门。从阳台可以看到,也基本没人入住。街面上很少有人走动,除了偶尔有“摩的”路过时发出一阵马达声外,整个大亚湾街道显得十分安静。
下午1点多钟,看楼车停靠在售楼处,几位售楼小姐已经等在车门边,依次接待看楼客。在简要介绍了区位优势外,包括即将开通的沿海高速,还有未来的深圳地铁也要延伸到这里。随后,记者被带去看了几处样板房,从33平方米到68平方米的多种户型,而且是买房送非毛坯,但朝向不太好,多是北向。记者从一处样板房探头向下一看,紧邻的是一片鱼塘,还有一个村庄。“这些都是要搬迁的,很快就会连成一片。”售楼小姐说。至于小广告上宣传的买房送户口的问题,售楼小姐说,现在已经暂停购房随迁户口,但很快就会恢复。她的解释是,由于这里的原居民需要全部搬迁到西城区,每一个人头政府要补贴60万元,所以,才暂停了随迁户口。至于何时恢复办理,谁也不敢肯定。
小户型均价超五千
回到售楼处,售楼员为看楼客一人提供了一份盒饭,作为免费午餐。记者发现,此时每个圆桌前都围了一圈看楼者,一旁的售楼员在做介绍。可能没几个人真心想购买,不是有人提出价格太贵,就是提出户口随迁问题,或是如何出租等。一时间,看房客不断提问,售楼员极力争辩,双方越说越激动,整个大厅人声嘈杂。
深圳街头散发的售楼小广告上称,这里的楼盘是价格洼地。记者挑了一套67.82平方米的两房两厅要求作价。售楼员计算器一算,按九九折计,总价为385330元,单价为每平方米5681元。首付25%,要105330元,按揭30年期,月供1344元。
记者询问这里的出租价,售楼员说每月可租到1000元,这样基本能以租代供。可是,记者发现,同是该楼盘开发商,就在紧邻处开发了另一处高层大户型小区,售楼员说已全部卖完。记者发现该楼盘的大幅宣传条幅依然高挂,显示首批单位9月28日已经“入伙大吉”。正打出“购商铺送金条”的大幅广告。记者走近一看,发现没有一家铺面开张,也没有任何有人入住的迹象。几位知情人说,这里的房子都是投资客在买,基本不会自住,所以都是空房,谁还会到这里租房住呢?
记者询问,宣传彩页上说这个楼盘可以看海,哪里能看到?售楼员说,那要到高层才可以。随后带记者乘施工电梯到了23楼的另一单元。透过毛坯房窗口,可以看到远处有大片红白相间的巨型烟囱,那就是石化厂区,确实紧邻一片海湾。但想真正清晰看到海只怕要用望远镜才成。
在售楼处,记者与几位同车来看楼的人聊了起来,他们也认为这种小户型均价都在每平方米5000多元,实在太贵了。据了解,年初时,这里的房价在3000元左右,便宜的刚过2000元。
二手房成交量为零
尽管价格较高,可售楼员说这都是尾盘了,总共还剩下几十套。
下午2时40分,我们回到了上午的车上准备返回。就在金杯车开出不远,另一个楼盘的电话打到一位深圳看楼人的手机上,希望他们过去看楼。一车人同司机商量,能否送到该楼盘,这回司机不干了。史师傅说,我们不能为其他楼盘服务,这是规矩。
征得那家楼盘可以接送的承诺后,我们下了车,另一家的看楼车果然很快驶来。这是一家目前大亚湾规模最大的楼盘,叫德洲城。当天正在举行新老业主嘉年华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在售楼员的引领下,我们看了当天推出的特价房。这是一房的小户型,单价每平方米4100元,都是朝北的。尽管一期已入伙,可从外观看,入住的屈指可数。“我们的入住率只有一成。”售楼员承认。“一期已经卖完,二期也基本卖完了,现在所剩不多。”
德洲城一位“老业主”程先生说,自己是6月份买的房,当时是每平方米3500元,现在每平方米涨了700多元。“我们不会现在入住,也无法变现,等几年后周边发展成熟了,再考虑其他。规划中有幼儿园和学校,可是没人入住,学校怎么开呢?”他自问。
“开通地铁”暂为概念
据德洲城售楼员介绍,这是大亚湾最大的楼盘,位置同深圳坑梓相连。龙岗地铁一旦开通,距深圳就更近了。据介绍,从今年初到目前为止,已经提了三次价。开盘时每平方米才3000元左右,后来调整到3500元左右,现在调到了4000多元。
看楼者中有一位在福田保税区工作5年的李先生,他说自己才有了孩子,一直租房住,深圳房价实在太贵了,所以到这边看看,但现在不会考虑买这边的房。“不现实,买了房还要买车,周边又没有什么配套,生活成本会很高。”
下午5点多,两台返回深圳的大巴,分别从大亚湾到华强北和梅林关停靠。记者乘上到华强北的那趟车。车上,几十名看房客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看房体会。记者了解到,他们中仅有一位当天下了1万元定金买了特价房。而手里拿着色拉油和大米的多是“老业主”,他们已经买了房,今天是被通知来参加活动,领取奖品的。
记者询问多个楼盘的销售人员,他们都众口一词说,深圳地铁会很快通到大亚湾。此外,他们介绍,大亚湾属于“特区”,属于广东省直管,将来可能会划入“大深圳”。可是,再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消息?没有一个人能说出所以然。
在返程车上,坐在记者旁边的是一位陪家人看房的年轻人,他是深圳一家地产公司的职业顾问。他说,这都是那些楼盘炒作出来的“概念”,是楼盘销售中常用的促销手段。昨天下午,记者发稿前询问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曾在《惠州日报》上看到将来深圳地铁会从龙岗延伸到淡水和惠州市区的消息,但是没有说通到大亚湾。他说,沿海高速倒是真要开通了。“整个大亚湾也就六七万人口,在售的楼盘有点名气的有近20个,没名气的更多。现在来买房的肯定不是为了自住。”至于大亚湾会并入“大深圳”之说,他笑道:“其实十多年前就在传了,我也是最近从售房广告上看到的。”记者随后到惠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官方网站浏览,并通过网络搜索,均没有发现关于大亚湾会并入“大深圳”的消息,也没有关于深圳地铁会延伸到大亚湾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