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国务院的参事叔叔,你误会了。”坐在记者对面,德国“小伙子”雷克一直强调是“误会”,而不是“错误”。
10月22日,雷克一刷微博,很多粉丝向他求证当天的一条热门新闻,标题是《国务院参事:房子闲置7年可学德国收归政府》。文中转述了一位国务院参事的一个观点,“处置空置房,可以向德国学,闲置3年,房产税翻番;闲置5年,政府组织流浪汉入住;闲置7年,收归地方政府所有。”
当时,雷克正在机场候机,此次来中国他是陪同一个德国高科技公司销售经理马克谈生意。看到这条新闻,“无房户”雷克心里没底,于是把新闻念给身边的“有房户”马克。马克还以为他在开玩笑,随口就回了一句,“德国政府疯了吗?”
因为飞机晚点闲着没事,两个德国人就开始用手机求证这件事。他们搜索了德国各大网站和官方网站,查无此事。
于是,雷克用调侃的语气发了一条微博,“哎呀我笑了!问我这个‘德国政策’是不是真的,我只能说我老德听都没听说过它,而且查也查不到。估计是误会了吧。你觉得德国人会支持自己的房子自动变成政府的吗?拜托,我们的政府每4年都要换一个新的,凭什么把房子送给他们?”
这条回复成了当天的热门微博。
中国青年报此前对雷克有过报道,他是慕尼黑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2005年,作为交换生到北京学习。2007年,他从北京徒步走到新疆,用了350天,写下了《徒步中国》。6月15日,中国青年报曾以他在微博的经历刊发过一篇报道《一个老外眼里的微博世界》,当天他的粉丝增加5万多。用他的话说,“小小地红了一把”。在那之后,一有国内专家拿德国说事,就有大批粉丝询问雷克,俨然把他当成“德国公知”了。
近日,在北京,记者又见到了雷克,谈到国内专家观点和微博情绪,雷克还是有话要说。
“我不介意外国人觉得德国好,但是不能用错误的理由,这种被利用,或者说被错误利用的感觉很不爽。如果你觉得德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应该用事实。”雷克说,“当然,我的言论不代表德国,我只代表自己。”
他当天的回复引起热议后,观点也被很多媒体引用。当天晚上,他和马克再次详细查询了德国空房的相关政策之后,10月23日凌晨,他又发了一条微博,“关于‘德国空房政策’的误会,只见一波一波网友发表看法,专家们几乎不说话了。再告诉你们,在德国,当你有空房并能证明自己在找租户的话,你就可以要税务局弥补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是说,国家不仅不要你把房子送给她,反而还会资助你一段时间。不信自己搜。不懂德语问专家。”
对此,雷克解释说,根据他查询的结果,在德国有房产的人每年都要缴土地使用税,如果房主能证明房屋闲置,一直在寻找租户,而不是等着房子升值,政府可以退还一部分土地使用税,最高到50%,“毕竟,你在空房期,还要花大量的水电和维修费,政府可不想让你破产。”
“但绝不会、也不敢收你的房子。”雷克强调。
这不是雷克第一次“辟谣”,自从开了微博,他一直在纠正着一些“奇怪的观点”。
很多对于德国的误解,让他哭笑不得。
前几天,流传着这样一个微博,“无论在德国任何一个城市,遇到的官员都很耐心。人们到政府机构办事,官员的第一句话不是‘我能帮您办什么?’而是‘您想喝点什么?咖啡还是水?’无论你走到哪里,没有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看不出城乡差别。一句话:‘不怕货比货,就怕见真货!’‘真的假不了,假的长不了!’”
雷克觉得可笑,如此回复:“我们官员没那么耐心,也不会请你喝水。德国同胞看到这句话估计要笑死了。接下来不完全错,从经济水平来讲,德国城乡差别确实不明显,但贫富差距还是存在(如叙尔特岛比莱比锡富裕不少)。
雷克把这条微博也念给了马克,后者听完哈哈大笑,“我好想去这个德国啊。”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