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的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这天,有位名叫麦甘泉的人,携妻带子,离开合水口村的父母和祖屋,肩挑手扛着一件件行李器物,住进了自己在附近刚起的新房子,那是一座属于他自己的房子。那时候的他,或许不会想到,他这一举动,竟然开创了一个村落,由此繁衍了一千多名后裔,而他也成为该村的开基始祖,被在村中建祠祭祀。这个村子,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那时候叫新围,以与合水口的祖居相区别,现在则叫薯田埔社区。
老村:原汁原味的老建筑
倘徉在薯田埔的老村,时间仿佛从未流逝,被定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狭小的巷道,不时露出的青石板凳,以及丢弃在地上舂米用的碓臼……那时的建筑、格局、器具,基本上都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
那时候,村民们都住在老村,大家的房子都差不多大小,每家都不到三十平方米,像垒积木似的,一间接着一间。一家做饭,香飘巷头巷尾。哪家有好吃的,都会与左邻右舍分享。
走在小巷子里,耳畔仿佛传来,隔壁大嫂叫唤儿子洗澡,和前边大叔教育孩子读书的声音,隐隐的,似乎还有婴儿的啼哭声,以及,她妈妈正在低声吭唱的童谣。曾经有多少故事,在这房前屋后上演。
2025-09-05 08:24
2025-09-05 08:12
2025-09-05 07:00
2025-09-0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