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报道,中国经济前景似乎正迷雾笼罩:一面是世界银行乐观预期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另一面则是宏观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令看空中国声音再起。
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中国近期连续举办的多场宏观经济吹风会,无疑是在引导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正面预期,并传递房地产和地方债等风险尚不足惧。
“现在国际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风险很大,较为厉害的讲法,认为要崩溃、衰退;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好厉害,今年就要超过美国,非常乐观。这两种观点都非常鲜明,好像也非常极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就在吹风会上称。
他认为,讲到衰退和有风险都有一定道理,而且有些风险还在积累,短期的像地方债务、影子银行、金融领域、环境的风险是很大的,不能说这种判断一点依据都没有,但是它放大了。
陈东琪认为,要跳出购买力平价(PPP)的惯性思维逻辑,而要根据中国的现实去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把握好自己。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报告,通过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作出预测称,今年中国可能超越美国,一跃成为全球头号经济体。这较此前业界预计中国经济总量要在2020年前后才能超越美国提前了六年。
引导预期释疑惑
尽管世行的结论引发诸多热议,但4月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着实让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忧虑再起。
其后,诸多外资投行纷纷下调对中国经济预期。摩根大通认为,虽然中国今年稳增长措施基本与2013年版相似,但增长很难重复去年下半年的反弹,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料为7.2%,而房地产则是最大宏观风险。
“今年我们的预测比去年相对要更加悲观一些,我们预计会有一定的复苏,但是复苏比去年要弱很多。”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称。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幅7.4%,不仅低于政府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长目标7.5%,亦创出一年半来最低季度增速;而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不仅低于市场预期,且创下统计局公布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以来(2009年)的纪录低点。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近日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估调低至7.4%,大幅低于前次预估值8.2%,因建筑热潮降温并且信贷环境趋紧。
“预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如果大家都预期房价会下跌,自然会影响到卖方和买方的心理,并最终会影响到人们的经济行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称,因此从正面引导外界预期,包括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或许是为舒缓疑虑,中国在4月24日,5月16日和20日连续举行三场宏观调控吹风会,由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家信息中心及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专家们详解中国经济形势。
陈东琪认为,中国的现实是“依然有增长,而且是较快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战略机遇期并没有消失,增长的潜在因素包括,城镇化、工业化(特别是中西部)等继续深化,消费水平提升带来的内需扩大,信息、服务消费的发展等。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