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经济预计仍会有段时间的惯性下行,但综合诸多先行指标看,全年增长7.5%的目标差不多能实现。
而最新公布的经济先行指标亦显现回暖。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大幅回升至五个月新高,制造业稍显企稳迹象,显然和近期政府推出的微刺激举措有关。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在同一场合表示,一些人士对4月的数据解读过于悲观。扣除通胀因素的消费实际在回升,外需趋稳,投资虽然下行但结构趋于优化,这主要体现在投资中的新建增加、改建扩建减少,制造业、基建投资持稳,仅有房地产在下滑。
房地产和地方债不会成“隐雷”
在经济下行压力中,历时调控已五年的房价似乎出现拐点,尤其房地产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在中国经济仍需依靠投资拉动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隐雷”是房地产还是地方政府债务?
宋立就认为外界把房地产的风险有所夸大。他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阶段性均衡状态,由于城市化远未完成,刚性需求没有释放完,房价也仅是阶段性调整,不会出现大的趋势性下降。
这一观点也与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不谋而合。
祝宝良认为,40%的刚需是中国房价的重要支撑。尽管随着人口老龄化来临,人口结构有所变化,但刚需对房价的支持仍在,今明两年可能会出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但不会出现急剧下跌的局面。
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专家们看来也不足忧。
祝宝良就提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本建设,今年要偿还的约2.4万亿,可以通过财政发债,借长还短以及把债务期限拉长等方式解决。
中国财政部周三就发布通知,明确2014年上海等10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中国版市政债的正式开启,意味着中国的地方政府融资功能正从过往主要依靠平台融资的形式,向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市场化举债融资机制转变。
陈东琪也认为,地方债务总体指标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虽然这几年在增长,而且最近几年的增长是前面累积的增长,“还没有等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爆发或者爆发以前政府就采取措施,这样就防范了这个风险。”
他称,虽然有的措施可能抑制部分经济增长,但必须要做。比如说对影子银行,网上金融的发展,采取制度改革和规则上面更加严格等等。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搞改革、控风险就会牺牲短期增长。
此前有国内媒体报导称,5月开始政府债务融资类信托到期量陡增,兑付潮将汹涌来袭,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激增。
据用益信托网提供的数据,今年全年共有1,486只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到期,规模共计约3,309.7亿元人民币;而从广义上分析,除矿产类外,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文卫等公共服务的产业都属于政府性债务融资类信托,今年约有1,680.53亿元到期。
22小时前
22小时前
22小时前
2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