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管是在昨天,还是在今天、明天,都是华润赖以生存之本,因为华润是个商业机构,创造价值、提升效益、做大企业,是华润的核心使命,业绩是衡量一个经理人最根本的标准。”傅育宁说。
2014年上半年,华润集团各项并未受宋林事件影响,业绩稳步增长。
最新的数字显示,在宏观经济持续走弱、市场竞争加剧、经营难度不断加大的环境下,今年上半年华润集团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各项业绩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华润集团实现整体营业额31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经营利润4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经营利润率14.2%,同比增1.5个百分点,预计将顺利完成全年计划。
在保证员工队伍稳定,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傅育宁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这不仅是对宋林事件的应急措施,也是凝聚团队,图谋长远的治本之策。
傅育宁提出,依法合规始终是华润集团制度建设的重点。在打造卓越商誉的过程中,应恪守"守法合规"的信念,各级经理人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重合同、守信誉,不贿赂、公平竞争,全面提高企业依法治企的能力。
同时,傅育宁认为,华润作为一家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企业,过去几十年倡导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理念,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例如"诚实守信、业绩导向、客户至上、感恩回报"的价值观,需要加以继承,发扬光大。
但他强调,华润的制度和文化有其两面性,存在"不规范的一面"。
“华润的基础管理落后,信息系统、财务系统不能实现对整个业务的全覆盖,这让我很吃惊,(文件)仍然是手工传签,容易出现管理的漏洞。另外,华润'哥们文化'严重,这也是不规范的体现。”他说。
按照傅育宁要求,华润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必须在年底之前完成,采购制度、收购兼并制度、审批程序将严格规范。"华润的整个管理系统必须统一,要划红线、划底线,如果发现利益输送,我们绝不会客气。"傅育宁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说。
不要忘记“均衡”
2013年,华润集团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187位,在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中综合排名第6,消费品、医药、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六大实业板块均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以消费品中的啤酒为例,华润雪花啤酒年销量超过1000万吨,占中国啤酒市场的21.7%,是中国及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啤酒品牌。
华润的快速发展,源于其超前的战略布局和近20年的大量并购。
前任董事长宋林认为,外贸出身的华润发展成为多元化企业,“多业务组合可以使华润的业绩呈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特点,面对经济危机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国内产业公司大多缺乏资本,华润则依靠香港资本市场的支持,可以迅速介入并购交易。截至目前,华润旗下企业数目达到2300家。
长期的并购发展道路,导致华润内部隐患甚多。有业内人士认为,华润集团现在旗下业务地域分布广、产业跨度大、业务关联度低、母子公司管理复杂化,将成为傅育宁上任后的巨大挑战。傅育宁将带领这艘航母级的企业集团驶向何方?
实际上,傅育宁早就面对过同样的挑战。
从改革开放到1997年,招商局集团经历了迅速的多元化扩张,涉足领域达16个之多,包括航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房地产、贸易、船舶修理、制造业、酒店、旅游等。但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很少有业务真正创造价值并实现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