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福永街道的一名黄姓社区股份公司的董事透露了为何不愿把“农地”入市,“虽然现在城市一体化了,村民们把脚洗干净,上了田了,但骨子里还是农民,观念固化,对农地入市很慎重。大家想,将来万一政策有什么更好的变化,会是更好的机会,现在入市就浪费掉了,只要把土地攒在自己手上,那也是将来与政府、开发商谈判的筹码,反正深圳的地越放越值钱……”在这些村民眼里,“手中有地,心里不慌”。
“董事长的个人威信也很重要,村民都信任的人,推行起来才有力度,否则得不到股东的同意也没用。”沙井一位社区股份公司董事说,自上而下推动这事并不容易,更何况许多社区连领导层都不愿去尝试,宁愿维持原来的租赁经济,至少收入稳定。有的村民还说,“我现在收租挺好的,你让我自己花钱拆了这些房卖地,我暂时没这个想法。”
此外,也有社区反映,地块上有未厘清的经济关系,还有规划功能不符合规定、与企业利益分成难以谈拢等问题。这些都是社区不愿让“农地”入市的各种原因。
政策改进再迈一小步
另一面,深圳城市化不断推进,关于“农地”入市的呼声也逐渐强烈。
有两组数据对比鲜明:市规土委提供的最新统计表明,深圳到2020年的建设用地总规划是976平方公里,目前用地已达到94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深圳仅有30多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这些新增用地有很多要用来确保民生和基础设施,能够用于产业的土地非常有限。同时,按照2009年原农村集体股份公司用地情况调查结果,截至2009年6月30日,深圳原农村集体股份公司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为393.25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33.96平方公里。因此,未来深圳的土地利用中,原农村集体土地作为潜力集中区域不容忽视。
政府为盘活这些存量用地,也在政策层面同步进行新的尝试。
今年8月,两份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文件《关于促进安居型商品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及《深圳市机构养老设施用地供应暂行办法》出台,这两项政策一旦实施,意味着“农地”还将通过招拍挂的方式挺进“安居型商品房”和“养老机构”等民生领域。
“这两份文件的制定,主要是基于深圳土地资源总量不足和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情况,可以说,住房保障建设工作和养老设施建设面临土地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出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两个政策文件的制定也是深化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延续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成果、继承和借鉴产业用地“1+6”政策精神的重要举措。市规土委相关负责人对深晚表示,两个政策若成功出台,“农地”入市将有产业用地、安居型商品房用地、养老用地等多种选择,不同社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之间进行选择,也能在现金、股份、物业等多种收益方式上进行取舍。既有助于调动原农村集体积极性,盘活更多存量土地,也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据深晚记者调查,目前两个政策文件已被市政府多次审议,并广泛征求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及社会公众意见,目前处于修订完善过程中,但具体出台时间表尚未确定。
此外,在未来“农地入市”及保障民生等方面,政府还将思索中小学、医院等用地政策的制定,进一步拓宽“农地”入市途径。
第二块“农地”入市谨慎可期
尽管社区对于“农地”入市反应冷淡,但仍有进展性消息传来。市规土委相关负责人向深晚记者透露,深圳近期有4块“农地”正在酝酿入市,分别来自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及龙岗区,其中坪山新区坑梓龙田社区地块较为成熟。
2025-08-14 15:18
2025-08-14 08:04
2025-08-14 07:10
2025-08-14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