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停车位 两小区闹矛盾
“历史遗留问题不能让我们业主来买单啊”。在南山区花果山大厦楼下,业主叶明珠(化名)向记者抱怨道。她口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场纷争中浮出水面。这场纷争发生在一个社区内,由停车位紧张、消防通道堵塞引起,在“建筑红线”的争议中进一步发酵。
“隐秘”红线
花果山大厦(以下简称“大厦”)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栋商住楼,花果山小区(以下简称“小区”)与花果山大厦比邻而居,在80年代时,属于多层职工住宅楼,后经房改,也变成了流通的商品房。二十几年来,大厦与小区和睦共处,共享社区资源,一直相安无事。
直到“红线”问题被摆上桌面,两方业主才意识到,大厦与小区之间,还有一条隐形的分界线。长期以来,大厦与小区业主的车辆都共用一个出入口,因为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来往车辆都选择停靠在道路的两侧。
当车辆越来越多,甚至堵塞了小区消防通道时,部分小区业主表示,希望以红线为准,将两个独立小区区别开来,小区外的车辆不能再进入小区内停靠,以保障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而这一举动,让部分大厦业主难以接受,他们认为大厦与小区共居几十年,已是默认的一个小区,且由于蛇口工业区的特殊性,当年的红线划分“不能作为小区分割的依据,只是当时报建的需要”,大厦业主不能为“历史遗留问题”买单。
大厦业主们认为,“红线”对于普通的业主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这一点,也与记者在大厦周边走访调查时,部分业主态度一致。叶明珠告诉记者,当时中介指着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告诉她,“这儿是业主可以用的”“那儿是自己的”,但没人明确告诉业主们红线在哪儿。
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购房的业主吴女士说,当年购房时,开发商曾承诺会在花果山小区的庭院里修地下停车库,并向其出示了停车库规划图。但由于年代久远,吴女士也无法向记者出示图则依据。
十几年过去了,花果山大厦没变,但业主们的需求变了。
近年来,深圳市机动车迅猛增长。深圳交警数据显示,仅仅12年时间,深圳机动车辆就从2003年的20万辆猛增至2015年的320万辆。
车多了,但地没变,随之而来的便是停车位的紧张等问题。
红线合理性遭质疑
2015年下半年,由于停车位紧张导致的小区消防通道堵塞一事,进一步发酵为“红线”纷争及其引起的小区属性问题。
小区部分业主认为,基于红线的认定,花果山大厦与花果山小区分别为两个独立的小区,因此,他们认为,应当将非小区内的车辆“隔”在外面,在满足消防需求的基础上,“首先满足小区内业主的停车需要”。
叶明珠则认为,当年开发大厦时,因为蛇口工业区自身的特殊性,“(楼房)都是先建后批的”,她和其他业主向记者表示,“以前小区的红线,是出于报建的需要,并不能当作分割小区的依据”。大厦业主们认为,十几年来,大厦与小区“共用公共设施”,是“默认的一个小区”。
18小时前
20小时前
20小时前
20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