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寸土寸金,三、四线城市风险未知,今年以来各大房企都将土地储备的重心放在了二线城市,苏州、南京、合肥等多地都出现“抢地”大战,记者从中国指数研究院获悉,截至5月5日,今年全国前20名土地收入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杭州跌出三甲,而被二线城市所取代,前20名城市卖地总收入超417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000亿元,涨39%。但专家预计,二线热点城市的楼市快速升温或将对未来涨幅产生透支。
二线城市
现象 苏州两天卖地251亿元
以往,高价地总是出现在一线城市,但是今年以来,二线城市的高价地却频频出世。3月24日,合肥土地拍卖会上,滨湖区一宗地块以居住地块2400万元/亩、商业地块(限定)135万元/亩,总价76.89亿元被文一地产摘得,刷新了合肥土地成交总价纪录。除此之外,4月28日,合肥共计113.07亿元成交六宗地块,其中五宗地块楼面价高于10000元/平方米,且溢价率超过280%。合肥历史上仅八宗地块楼面价高于一万元,此次占据五席。
以排名第二的苏州为例,2016年4月7、8日两天,苏州13块地进行拍卖,楼面价最高达2.87万/平方米,最高溢价率超300%,两天内卖地收入达251亿。而2015年全年,苏州卖地的总收入为599亿,已是历史最高水平。
数据 二线城市领跑土地出让金收入榜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卖地收入排名前三名的并不是北京或上海,而是三个二线城市:南京市、苏州和郑州,其中南京以481亿元问鼎全国,而去年同期仅为107亿元,涨幅高达351%。而排名第二的苏州市,前五个月卖地收入为459亿元,其涨幅高达为781%,去年同期仅为52亿元。而这个涨幅也是这20个城市中最高的涨幅。 在排名前10名的城市中,合肥和佛山纷纷上榜。
在排名第11至20名的城市中,仅有广州一个一线城市,“名不见经传”的柳州市、南通市甚至也位列榜单中。
专家分析 政策宽松 房企扎堆
国发智库研究院执行院长沈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线城市土地热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1.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各省市都在积极寻求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而他们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购房需求潜力比较大。2.相对一线城市来说,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和价值空间都很大。3.二线城市的住房调控政策比较宽松,并没有像一线城市那么严格。
对地产企业来说,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投资,避免投资风险过大。二线城市近两年內有可能步入楼市降温周期,使得销售周期拉长,企业的投资成本加大。
一线城市
现象
僧多粥少 地价创新高
在北京土地市场在沉寂了68天之后,再度迎来了3宗地块的拍卖。
其中2宗住宅地块均位于昌平区南邵镇,甫一挂出,就因“除建设保障性住房外的剩余居住规模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需达到70%以上”的要求引起业界关注,并在挂牌期间分别获得房企10次报价。最终,0302-57地块以31.95亿元的土地价格,配建及竞建57500/平方米公租房的代价,被招商和嘉铭联合体竞得,据亚豪君岳会测算,综合楼面价格为33849元/平方米。
16小时前
16小时前
17小时前
17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