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就是房价收入比。它是指住房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它用于判断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可持续性。据现有的资料,在全球102个可统计的国家或地区中,中国为24.98,位居世界第6;美国为3.37,位居第99。而中国的深圳为67、厦门为40、上海39、北京34、三亚32等,与世界一般水平相比高得不可思议。
再就是租售比。它是住房售价与月租赁价格的比值。国际标准通常为1:100到1:200,目前国内房屋租售比排名前20的城市这一指标均高于1:300,其中第一名是深圳的1:732,第三名北京为1:625,第五名上海为1:607。从这几个数值来看,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十分巨大,也可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到十分恐怖的状态。
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巨大的泡沫,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提出要抑制国内资产泡沫,要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而要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信贷政策及税收政策是最好的工具。而房地产信贷政策既有价格工具,就让利率上调,也有数量工具,控制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可以说,监管部门要求减少银行资金以个人按揭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就是量的方式来控制资金流入的规模。
逐渐减少流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金量,这里一个“逐渐”两字,也就意味着控制银行资金流房地产市场,不是急刹车,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对于当前不少城市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一旦采取急进刹车的方式,就有可能引发对房地产市场连锁反映,而导致房价突然急速下跌,并由此引发房地产泡沫突然挤破,引发中国经济危机。所以,采取逐渐减少方式,政策意图是想达到渐渐地挤出房地产泡沫,并减少市场的震荡。
要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总量不断地下降,监管部门意图是好的,但是否能够达其效果则是相当不一定的。这不仅在于现行的调控政策是否能够持续,也在于这些政策能否改变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的预期,并让房地产价格能够有所下降。如果这样,那么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会由此开始。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住房投资炒作者把这种政策看作是一种政府稳定房价的方式,认为当这种方式最后影响GDP增长,政府又可能再让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这必然导致房价上涨预期不改变,房价不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政策就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所以,监管部门要求流入个人住房贷款逐月减少,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影响如何是相当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