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虽然放开手,但捆住腿,收紧PSL,对冲了降准利好。
地方棚改,主要靠政策性银行贷款维持,央行PSL投放是国开行和农发行的棚改专项政策性贷款的重要来源,中信证券(16.43 +1.67%,诊股)研报说,占地方政府棚改货币化资金来源的80%左右。
今年前五个月,PSL新增4371亿元,恰好,国开行今年前五个月发放棚改贷款4369亿元,两个数据非常吻合,毫无疑问,国开行的棚改贷款是棚改的点火器。
2017年,PSL总规模6350亿元,2016年9714.11亿元,如果今年增速为零,下半年棚改数量会大减特减,三四线城市棚改直接熄火。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室主任徐奇渊测算,今年第一季度,PSL余额的增量是3038亿,同比去年的1632亿增长一倍左右。第二季度,PSL同比增速几乎为0。
棚改创造了巨大的购房需求,创造了固定资产巨量投资,推动城市进入新城建设运动高峰期,让三四线城市房价狂欢。
没有政策性棚改贷款,地方棚改就是无米之炊,哪来的三四线城市房产牛市,哪来的房地产投资牛市。
非常重要的是,PSL是作为基础货币的创新投放机制出现的,是对传统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例如降准)的替代。收紧PSL,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基础货币发行下降。
降准放水,PSL关龙头,货币政策到底闹哪样?央行和财政部等部委能够内部统一意见,统一市场预期后,再出来说话吗?
本来,虽然定向降准,还是紧信用环境,5月社融遭遇“腰斩”,市场草木皆兵,现在公布收紧棚改政策贷款,俺滴天,市场的小心脏受不鸟咧。
挤压地方债,一些地方政府直接蒙圈。
规范地方政府债,是这两年财政部门的重要任务。6月25日,财政部专员办有篇文章,认为棚改贷款成为地方隐性债务的一大来源。
潜台词是,你棚改借那么多钱,全都由政策性银行背着,申请财政补助资金,这怎么行,你还不上啊。换种融资方式吧,发专项债,这样规模可控,还不用财政背包袱。
《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已经出台,6月20日,首单棚改专项债花落天津。
地方政府开展专项债试点,规范棚户区改造的融资行为,吸引城市内外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建设和改造。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多数地方棚改算不过来帐,发行专项债比较难,现在靠政府补助、政策贷款撑着,房价受压、贷款受压,开发商怎么可能大规模参与?
地方政府等不及了,棚改贷款进入偿还本金高峰期。2014年开始发行PSL,按照三年期限,2017年开始很多项目开始偿还本金了,压力山大。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必然下行,信心再受摧残。
叶檀财经整理过棚改数据,发现棚改规模与当地房地产热度直接相关。
三四线城市房价突然大涨,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棚改项目,连好好的别墅也拆了建新城。尤其是2014年以后,有地方借钱了,大都实行货币化安置,在创造货币的同时,还创造了天量的购房需求。
房地产去库存了,现在库存少了,鼓励实物安置,哪来的房?
当初棚改过于激进,现在减少政策性贷款也很激进,正常一点,引导一下市场预期。
目前的政策,一个部门吃补心丸,另一个部门吃泄药,就是正常人也受不了,更何况,被戏弄已久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中小民营企业?!看看今天的股市、汇市,变成啥样了?
(来源:叶檀财经/叶檀)
2025-09-29 08:19
2025-09-29 08:15
2025-09-29 08:05
2025-09-29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