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权力被总行回收,今后很难再“呼风唤雨”。拆迁户赚钱的套路被断,要钱没有就房一套,还想环游世界吗?别做黄粱梦了,现在连上坑都难!
现在走在大街上,你不聊个什么人工智能/大数据,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混在北上广。大学你不上个什么北大清华,出来找工作都是个问题。很多三四线的同学不这么想,我为啥要去北大清华,我就上我们省内的学校,选个什么规划专业,毕业分配到当地的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把自己的房子给规划成拆迁房,坐等拆迁征收,就可以带着老婆孩子愉快的环游世界。想想是不是很激动啊,让那些人工智能/大数据都见鬼去吧。二丫想想现在的公务员也不敢这么嚣张吧!不过,这个梦,昨天晚上,没啦。他们梦醒了,绝大多数买不起房的同学,梦回来了。
没错,梦醒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就是中国一类特殊的人群------拆迁暴发户。
二丫先替他们解释一下:你们这些群众千万不要仇富啊!人家毕竟是被迫富有起来,他们“发家致富”是靠正规渠道------得益于特殊的“政策红利”呗!
那么这个“政策红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归根结蒂是棚改货币化安置的结果。三四线城市又是棚改的主战场,棚改货币化安置架起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和基础货币投放的桥梁。
附注:
棚改分为两种,一种是货币安置,一种是房产置换,而货币安置的最主要资金来源就是棚改货币化。棚改货币化就是指危房改造中产生了大量的拆迁,需要安置住户,以前的模式是拆房还房。而棚改货币化安置,就是拆一套房子,政府直接发钱给拆迁户,然后去城镇自己买房。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呢?那是地方政府拿土做抵押,向国开行贷款,拿到钱后再付给棚改居民,让居民自己去买房。这也就意味着,大量棚改区居民拿到了央行间接发放的资金,进而大大刺激了当地的市场需求,大量库存房也卖出去了,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也完成了。
资金来源:央行2014年创设PSL并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发放棚改贷款,为棚改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2017年PSL累计新增6350亿,年底余额2.69万亿,同增30.8%。2018年以来棚改货币化安置步伐继续,1-5月累积新增PSL 4371亿,同增76.9%,余额3.1万亿,同增33.1%。简单的说,PSL几乎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是一种相对比较隐秘的放水方式。
附注:
PSL全称抵押补充贷款。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PSL是棚改货币化资金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棚改货币化资金来源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财政拨款,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中央财政拨款计入中央补助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此类资金的数目占比很小,地方财政拨款纳入地方住房保障支出;二是政策性银行贷款,即国开行和农发行的棚改专项贷款,央行PSL投放是此类专项贷款的重要来源,占80%左右。三是商业贷款,四是地方政府发债,例如棚改专项债。2017年,PSL全年投放额为6350亿元,2017年12底期末余额为26876亿元,全年国家开发银行发放棚改贷款10842亿元,农发行发放棚改贷款超过4000亿元,可以看出PSL是棚改专项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对政策性银行发放棚改贷款具有引导作用。
分省市来看:山东、贵州、湖南、湖北是棚改大省,17年计划新开工在40万套以上,辽宁、吉林、内蒙古货币化安置比例较高,均在70%以上。综合来看,各省货币化安置比例均在50%以上。按照2017年5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的2018-2020年三年棚改计划,棚改1500万套,货币化安置比例按60%保守估计,按套均去库存85.1平计算,三年将去库存7.7亿平,预计占商品住宅需求面积总量的17.3%。通俗点说就是拆迁户有钱了,靠政府补贴的钱去买商品房,一方面是征收户买了“小洋楼”,另一方面帮助三四线城市消化商品房库存。
2025-09-29 17:13
2025-09-29 08:24
2025-09-29 08:19
2025-09-29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