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回應議員質詢時指,填海並非增加土地供應的唯一方案,但長遠而言填海造地似乎無可避免。崔俊良攝
特區政府“七一”前夕推出房屋政策新措施引起社會熱議。昨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質詢環節時表示,隨着香港人口極速老化,香港須開拓更多土地建屋。她直言,填海雖不是唯一的方案,但香港無可避免要有大幅填海才可提供到長期的土地供應。林鄭亦稱政府會與房協商討促成舊屋邨重建,認為“此舉既能改善原有住戶的生活條件,又可增加房屋的供應”。
當天,林鄭月娥於立法會接受了議員們半個小時的質詢。期間,多位議員如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等,都就本港土地房屋議題發問。
土地供應不能只看到眼前
在回應近期有關“填海”的大熱話題時,林鄭表示填海是無可避免的。她指出,“我並不是說填海是唯一方案,但長遠為香港土地提供足夠供應,填海似乎是無可避免,但不等於是唯一方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其他選項,一些可行的方案都可以做,特別是比較短期的。”
林鄭續說:“事實上,往往我向海外人士介紹香港的土地(情況),香港已發展的土地只佔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二十四,如果說到只是用來住人的,只是百分之七。如果真的能夠騰空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的土地,其實這個量是相當大的。不過,這需要有一定社會共識。希望未來兩三個月,社會能按着我們已經提出的房屋新政策,聚焦討論香港的土地供應。”
林鄭指出,看土地供應不能只看到目前,而要看一直乃至幾十年後。她說,“我的看法是,無可避免要有大幅填海才可以提供到長期的土地供應。”
開拓棕土發展房屋不容易
林鄭亦稱,棕土也是其中一個選項。不過,“大家亦不要認為開拓棕土作房屋發展很容易。”
為此,她就棕地發展情況做了說明:“我聽到有些意見說棕土現時有些經濟活動‘很容易’,‘你將經濟活動搬去另一處,這塊地便可以用來建樓’。那麼,我到哪裡找地去承接這些今日在棕土里香港經濟有需要的活動?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希望社會聚焦談土地供應。如果從人口政策入手就更加應該開拓更加多土地,因為今日香港人口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人口極速老化。這並不是怪老人家太多,而是事實上我們需要有能力去支持香港持續發展經濟,是要有這個人口。”
回應質詢時,林鄭一再表示,對於現屆政府而言,土地、樓房真的是重中之重,所以有涉及土地、樓房可以幫助市民安居樂業,我們都會努力做。
政府冀促成舊區舊屋邨重建
“爭取多興建房屋這個大目標,所有選項我都會想。”林鄭強調,“包括過往認為可能很難做的舊區重建或某些屋邨的重建,我都會,在那裡,有一些房協舊型屋邨是有重建潛力的。但是,多年來都礙於沒有另一塊土地讓它建一些新的樓以遷移住戶,便出現了問題。”
林鄭又談到政府剛公佈的房屋新政策:“這個問題最近隨着我上一個星期說很願意把九塊私營房屋土地轉為公營,但是公營地是用來出租、出售,房委、房協其實大有空間可以討論。”
她表示,政府很願意與房協討論有關事宜,希望可促成重建,“透過我們的配合,希望能夠可以促成房協一些舊屋邨的重建,從而一方面增加在市區裡的房屋單位供應,另一方面亦改善現在住在這些舊型房協屋邨居民的生活條件。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