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李宇嘉:房产税“落地”有多远 影响有多大?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9-03-05 11:39:52阅读量:7902
[摘要]今年“两会”即将召开,房产税又是热点!

  1.房产税实施路径,定了!

  今年“两会”即将召开,房产税又是热点!

  每年“两会”,房产税都会成为“热点”。全国人大负责立法,而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和爱国人士偏多,议案往往有很多希望加快房产税“落地”。不过,关于房产税的,过去多数是老调重弹、冷饭再炒,炒完以后就消停一段时间!但现在,可能真的不一样了,因为房产税具体实施的路径已明确,那就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应该讲,每年都会有进展。

  税收法定,意味着告别了试点(比如2011年上海、重庆方案“不痛不痒”,与真正房产税相距甚远)。因此,立法是第一步。上届人大任期内(2013-2018年)着重于改革论证和草案起草,国务院法制办则负责捋清楚现有的房产税链条,哪些增、哪些减掉,以平衡总体税负。而本届人大任期的5年内(2018-2023年),则着重于立法落地。因此,预计立法将在2023年前完成。

  2.房产税“落地”,还有很多制约

  ①立法基础没那么简单。立了法,税收才能法定。除了上述立法外,《税收征管法》很必要。因为,这是第一次真正针对居民个人征税(个人所得税为“就业单位代缴”),直接从你腰包里掏钱,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大家知道,富人物业分散、避税渠道多、也懂得如何去避税。如果像“个税”一样,因为富人征不上来,房产税沦为“工薪税”,那就太不公平了,也违背了房产税的初衷。

  我国没有对个人直接征税传统,涉及民生和私产问题需谨慎。而且,房产非标准化,评估是否公允、怎么解决拖欠和争议,这些都是大问题。即便美国信用体系很完善,但据美国税收留置权协会(NTLA)统计,全美每年拖欠房产税金在120亿美元左右。

  所以,一定要保证征管效率。但一直以来,“税官们”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企业直报,太舒服了!如果像美国一样,给每个居民信箱投放缴房产税的税单,居民预缴后,第二年再清算,以及违规处罚等,这个工作量不可同日而语。有地税官员告诉我,以现有的力量,考虑到诚信问题,很难保障征管。

  ②基础条件还未具备。房产税征收还有很多基础制约。比如,房产税征收的技术条件尚待成熟,比如不动产登记“四统一”(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还并未完成。比如,很多城市存在大量集资建房、抵债房等未办证的房;比如,评估技术相对成熟的也只有一线城市、杭州热点二线。评估跟不上,房价波动频繁,如何确定公允的征税基价是个难题;比如,不动产形式多样、产权复杂,小产权房等违法建筑要不要征税(不征收则不公平,征收则难以评估)。

  ③“公摊”就是个基础制约。近期,大家谈论住房公摊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基础制约。以建筑面积收税,还是套内面积收税?以建筑面积征收,老百姓(56.77 -1.78%,诊股)估计不同意,但以套内面积征收的话,现实中大量“偷面积”(小业主侵占公摊面积)怎么处理?类似问题,大量存在。

  公摊问题只是近期住建部《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个问题,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建筑、结构、地基、配套等规范和标准,需要明确下来。不然的话,不仅争议太多,而且批量评估基数也无法应用。

  3.问题再多,还是要征收,为什么?

  ①房产是收入差距的“罪魁祸首”。改革开放40年时间,我国迅速从一个国民共同贫穷的国家,发展到富豪增长最快、数量排名前列的国家。房产一直占我国家庭资产65%-70%的份额,比美国高出2倍,房产增值收入占我国家庭财产增值90%以上的份额。我国收入不平等主要是财产收入上的不平等,而不是工资收入上的不平等。

  ②亟待通过房产税“调节收入”。国际上普遍存在调节收入差距的“四大利器”,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不动产税,但在我国都是缺失的(个人所得税基本沦为“工薪税”)。因此,考虑财产收入后的基尼系数值,应高于国家统计局2014年披露的基尼系数(0.47%)。以资产占有和增值为载体的收入差距,除个人勤奋外,经济“双轨制”、资源低价利用(如环境和人力资源)、套取法制规章漏洞、代际传承等半市场化,甚至非市场化因素不可忽视。从财富公共性、社会性来讲,理性通过税收调节。

  ③健康的“财富观”亟待再造。我们面临严峻形势。一是改革开放40年以后,第一代人群(特别是富豪们)要把他们的财富向第二代转移,第二代(70后、80后)的“财富观”将决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财富创造和社会创新格局;二是近年来“拼爹”、“一夜暴富”观念流行,突出的例子是家长对下一代(甚至下下代)从“幼儿园”到“成家立业”的安排,为后代买房子、买保险,下一代(甚至下下代)不用任何努力,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财富如此流动格局下,社会阶层和结构固化,而个体努力、科学发明和勤劳致富的风气渐行渐远,整个社会创新动力、公平竞争机制日益弱化。

  总之,推出房产税,要站在给全体社会成员传达正确的财富观、个人机会均等、自由流动、激励个体努力工作等正面信号来看待。唯此,财富创造的势能才能不断拔高、个体坐享其成的懒惰风气才会受唾弃,个体努力和竞争使社会财富水平不断增长的渠道才永续畅通。

  4.对我国房产税的“猜想”

  1.我国房产税的定位。税收最基本的功能有两个,即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差距。2018年的“两会”上,财政部时任副部长史耀斌称,房地产税主要是调节局面收入分配,特别是个人财富的集聚,起到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筹集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即,房产税首先是调节税,然后才是组织财政收入。

  2.房产税征收的国际经验。去年,财政部副部长说,房产税是地方税种,我国会借鉴国际通行安排。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首套房、低收入者、孤寡人群都会有很大减免。在确定房产税实际税基时,美国、德国等国家,一般还要在房屋市场评估值基础上打4-6折,还会限制税率和用途(学区、社区、道路等投入)。既然我国房产税定位于调节税,对居民家庭首套房或一定面积实施免征,这将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对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征收,税率应该定多少呢?

  以美国为例,全美各州平均家庭房产税支出中位数(按年度估算口径),由2007年的1838美元升至2016年的2340美元,在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数中的比重由3.66%升至3.94%。假设我国也大概是这样的比例,税率推算应该在0.1%。(详见笔者在今日头条的文章《房产税“落地”的影响有多大?》)。

  3. 首套或一定面积减免、低税率。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和提倡百姓获得财产性收益,房产是百姓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决不能出现因重税而冲击到百姓的财产预期的问题。“分布实施”是房产税的另一条原则,也就是,基础条件成熟的热点城市,率先启动,比如“四统一”和数据完善,估计只有在热点城市才具备,而且各地差异很大,还要对地方“充分授权”。总之,首套或一定面积减免、低税率(或在0.1%左右),将是一二线重点城市房产税征收的主要原则。

  4.地方积极性并不很高。研究表面,房产税在组织财政收入的功效上,远远比不上土地出让金,甚至会因为负面预期而冲击财政收入。现有条件下,即便开征收不到多少,还可能因为预期恶化而吓跑富人,还不如不征得好。因此,至少在短期内,没有谁会冒这个头,地方主动开征房产税的积极性并不高。

  5、房产税“落地”,并非“狼来了”

  1.多数百姓不会被冲击到。没有一种税,像房产税一样,其影响群体范围如此广,预期冲击如此大。社会稳定是政府施政的第一纲领,房产税之所以成为超热点话题,就在于它涉及到几乎所有城镇百姓的利益,需要平稳落地。因此,预计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不会受到房产税冲击。

  2.税负从前端向后端转移。主要城市房地产已进入存量时代,热点城市二手房交易超过新房,但二手房交易成本很高,税费大概占到交易总价的6%-10%,500万的房子要一次性拿出30万-50万的税费,不利于存量房利用。2018年,热点一二线城市新房热销,与二手房交易成本太高有关。这也是为何,管理部门提出,要统筹研究房地产交易环节与保有环节的税收政策。

  3.税收调节预期。将交易环节较沉重的税负降下来,腾挪到保有环节,启动低税负、低税率缴纳原则,则能降低住房交易的“门槛成本”、税负的“分摊效应”也将促进合理住房需求。重要的是,将交易环节的成本延后至持有环节,能通过税制设计(税率、免征政策调节等),引导市场预期、遏制投机炒作和夯实“房住不炒”。香港房价何以稳定回落,以税收为主的“辣招”最重要。

  综上,不管未来房产税如何征收、税率多高,设置合理的免税面积或退税,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因此,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不会受到房产税明显冲击。也就是说,老老实实地遵循“房住不炒”,量力而行地改善自己的住房需求,绝不会受到房产税很大影响。从美国经验来看,房产税征收与房价涨跌并无直接关系。相反,直接从个人的腰包里掏钱,税负“痛感”直观,纳税人会监督房产税是否用到片区或社区服务上。若街道或社区治安、教育、医疗、道路等都会因为房产税而改善,区域内的房价反而会稳定和上涨,这个原理与小区物业管理费很类似。

(来源:李宇嘉地产笔记 作者: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经济学(金融方向)博士 李宇嘉)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语涵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 2025深圳国际车展即将启幕 品牌荟萃亮点纷呈
  3. 3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4. 4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5. 5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6. 6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7. 7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8. 8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9. 9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10. 10商业容积率下调,196万平!香蜜湖度假村旧改规划获批

新闻推荐

  1. 1购房补贴、定向礼包 多地“金九银十”楼市优惠加码
  2. 2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3. 3深圳上周新房成交量下滑 项目入市节奏加快
  4. 4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5. 5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6. 6宝安中学高中部改扩建项目规划获批!新增建面超2.8万平
  7. 7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8. 8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9. 9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10. 10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