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土地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远洋地产这样的大买家了。然而,“看到贼吃肉,也要看到贼挨打”。今年远洋地产的“突然爆发”其实是之前漫长的蛰伏期“厚积薄发”的结果,李明说,之前的几年,远洋地产在翻“三座大山”:中远、中化退出后的股权调整;区域结构的“去北京化”;商业持有物业的培育期。现在,这三座大山是基本翻过来了,股权结构已稳定,多个城市的区域布局已开花结果,持有商业物业正度过培育期开始贡献现金流。“现在,才能向评级机构讲述一个更完整、更稳定的企业故事。”
“现在内部要求正常招拍挂的项目,拿地到开盘要控制在10个月内。”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采访时,一位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层谈及公司对快周转的要求。
两年几乎没有在市场拿地的远洋地产在经历大股东增持、董事会人员调整后,在2014年开始加速度,到目前已相继拿下10块地(包括5块为并购所得)。与此同时,远洋地产在资本市场上成功获得12亿美元债融资。
一方面,募资、拿地、收购打开了远洋地产的扩张之路,另一边,远洋地产进行探索新业务,尝试养老地产和房地产金融,而这将成为远洋地产翻越 “稳定股权结构、发展投资物业、全国区域布局”三座大山之后的第四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远洋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正在制定企业的第四步发展战略”。
买公司买地忙
持续拿地、并购,在楼市调整期,远洋地产加大了逆势扩张的脚步。
9月15日,远洋地产旗下子公司收购中山两公司股权,涉资2.82亿元。一个月前,远洋花4.84亿元收购上海外高桥项目。这种扩张的迹象在今年年初开始显露。开年远洋地产即斥资73亿元,在北京土地市场揽获3幅地,这也是远洋地产潜伏三年后首度在京拿地。
在2009到2010年间,远洋地产在青岛、北京、上海曾拿下几块高价地,一度饱受争议。此后,远洋地产开始严格控制拿地。
2012年,远洋地产全年仅购入3幅土地,新增土地储备金额约为40亿元。截止到2012年底,远洋地产的土地储备面积与2011年末期相比下降约4%。
2013年远洋地产在全国新增项目仅4个,还包括两个之前未公开的位于广东中山的收购项目。这两个项目共支付土地出让金3.57亿元。另两个项目中,规划面积5.5万平方米的北京来广营项目以招标方式获得;天津武清项目,则是以挂牌方式获得。总价款10.79亿元,土地支出对销售额的比重降至3%。
以此计算,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远洋地产在土地市场总共拿了仅50亿元左右的土地。到2014年,这一状态明显发生了改变。开年才8天,即花73亿元在北京抢下3幅地,随后在天津、中山相继拿地,8月份两次再拿下4幅地。
“今年上半年的拿地策略是比较积极的,新增土地储备的付现金额大约70亿元,项目总规模为230万平方米。”远洋地产内部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表示,今年的拿地计划是150亿元,还有一半的指标没有用。
对于今年积极拿地的原因,上述人士解释公司主要考虑了三方面因素。“我们去年、前年没怎么拿地,主要因为当时土地价格过高,地价和房价涨幅偏离正常水平,前两年少拿了,正常来说今年就需要补一补,另外前两年拿的少,今年在土地市场出现调整的时候更能够抓住时机补仓。”前述远洋管理层说。
2025-09-29 08:24
2025-09-29 08:19
2025-09-29 08:15
2025-09-29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