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我们愈发感到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当时我们提出了“树人胜于树楼”的理念。在中国,金地也是第一家做员工持股的公司。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赴深圳考察,听取深圳部分企业代表的汇报。当时金地作为极富特色的员工持股企业,也出席向总理做了汇报,当时万科的王石先生也在场。朱总理带来两则好消息:一是将逐步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二是将解禁房地产企业上市,建设部将推荐三家房地产企业进行IPO。那时候的金地看到了巨大的房地产商机,更加坚定了做房地产的信心。
中国很多行业的机遇,几乎都来自于国家的政策的支持,房地产也不外如是。我举个例子,中国房地产市场最早在上海诞生,当时朱镕基总理时任上海市长,他注意到因为大部分住房来自于政府分配,所以不能流动。因为政府拥有这些房产,政府无法交易房产,成为了沉重的负担,同时,老百姓也不能把这些房产当成自己的财富。所以,朱镕基总理建议,把房子以5-10万的价格卖给百姓,这样一个简单的政策变化,政府收到了钱,同时百姓拿到房子后,也可以把房产进行抵押、投资,挣到更多的钱。房地产行业由此应运而生,发展成如今上万亿的市场。
2001年4月12日,我们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解禁后首批上市的房地产企业。2006年,凌克董事长带队访问纽约各大投行,迈出金地集团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2008年,金地集团与UBS共同发起设立第一支由境内开发商主导的美元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并由此开启了中国房地产基金行业发展的大幕。2010年,虽然身处蓬勃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但对于不断追求梦想的金地人,我们看到一个更远的未来——集团确立了“以住宅业务为核心,以商业地产和房地产金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在比较早的时候,集团的领导层就看到了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房地产金融之间协同共进,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战略的确认,使金地集团在房企转型的大趋势中,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金地的国际化布局中,涉足海外资本市场资本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步。2012年,我们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星狮地产(535.HK)更名为金地商置,成称为金地集团发展商业地产的重要依托,同时也为我们的资本国际化找到了优质的平台。2012金地商置营业收入是5亿,去年的营业额是120亿,实现了从0到百亿的突破。
2013年初,金地在纽约设立了金地美国办公室。经过近两年对美国市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后,2014年,我们成功拿下旧金山金融区黄金位置的两个办公楼开发项目。今年以来,金地美国公司快速发展,分别在洛杉矶和纽约设有办公室,在旧金山和波士顿设立了办事处,目前团队已有20余人,并且还在不断壮大。除了旧金山项目,我们在洛杉矶好莱坞的项目上个月也正式启动。
来美国之前,很多朋友和同事都问,中国房地产从黄金时代进入了白银时代,地产这个行业,究竟还值不值得去做?我的答案是,一直相信中国房地产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与前三十年,会有很大的不同。
前三十年,我们一直在发展住宅,未来,发展商业地产将会更加重要。在中国,很多人会觉得购物中心已经有过剩的趋势。但是我认为,所谓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过剩。我举一个例子,如今房价越来越贵,很多年轻人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买不起房。但是在中国,却很少有像美国一样的apartment的产品。原因非常简单:没有相应支撑apartment发展的金融工具。所以,金地现在开始一方面会尝试去做apartment这样的产品,同时在另一方面,发展我们的房地产金融业务。
很多人说在中国,建筑已经盖得非常多了,我也很认同这个观点。昨天我刚刚到美国的,也听到我们的美国同事说,在美国,很多建筑系的知名教授都是华人,我问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说中国有很多在建项目,很多实践机会,这些华人写一些关于这些建筑的文章,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出名了。
2014年我们有一个项目,和英国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Norman Foster合作。我到他们伦敦的办公室参观,看到里面放了很多模型。他们最著名的建筑是伦敦的小黄瓜(注: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我想在座如果是学建筑的同学一定都知道这个知名的建筑。在他们的办公室里,我看到大概70%的新建筑模型,都在中国。所以,在硬件方面,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非常快,但是在软件方面,我们却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软件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金融和服务。在这些方面,金地正在不断探索。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人问金地在中国有多少员工,我会告诉他两个答案:一个是我们有超过两千人,一个是我们有三万多人。这个差距在哪里?实际上差距就在于我们的物业服务人员。
5小时前
5小时前
5小时前
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