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以产业立区,坚定“产业第一”发展理念,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部署了“先进制造产业城”和“科技创新产业城”总体战略。其中宝安区科技创新产业城面积31.3平方公里,该城将成为创新企业集聚、创新氛围浓厚、人才高度汇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的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建立全链条科技研发体系
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培育新增2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研发中心覆盖率达到70%以上。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办好大族激光-湖南大学联合研发中心、华讯方舟太赫兹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一批科技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科技创新园,引进一批重点科技企业、创新项目、创新人才和团队。
建立多样化创新载体体系
落实《深圳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智能制造专项政策,推进“两区”规划建设。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制定建设标准、激励机制,实现“一街道一众创空间”全覆盖,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培育体系。
建立多维度成果转化体系
实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推广工程,加大创新创业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新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1个进入国家试点名单。鼓励“民参军”和“军转民”。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争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建立多层次人才集聚体系
落实《宝安区贯彻落实深圳市<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实施紧缺人才引进“1000工程”,制定人才公共服务清单,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10个,引进和培育省、市、区级创新团队100个,认定高层次人才2000名以上。
建立多元化政策引导体系
完善融资信用担保机制,推进投、保、贷联动发展。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风投、创投机构扶持企业发展。
建立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
实施“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工程,建设“六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服务链条,构建全方位、立体式、专业化服务体系。对接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
据统计,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93家,占全市的27.03%,同比上年度增长21.2%。
全区申请专利18459件,同比增长26.81%,占全市比重17.4%,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365件。
全区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0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孔雀团队3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5个,认定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24人。
拥有5个创客空间被授予创客基地称号,新认定市级创客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3个,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
宝安已经培育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自主创新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学术交流培训平台及技术研发平台五大平台,能够提供信息服务、产学研服务、检测服务、融资服务、市场推广服务、学术交流服务、人才服务、基础保障服务等需求。目前,正在建设健全六大创新体系,为建设“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添动力。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