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地位日渐抬升
房改十余年,房地产市场在充分发展的同时,是保障性住房的严重缺失。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国务院出台23号文在停止实物住房分配的同时,还强调了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然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远远没有按照当初设计的房改“路线图”来实施,很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曾一度处于停滞或缺失的状态。
据业内人士反馈,去年楼市调控政策真正具有杀伤力的还不是“限购”,而是2011年全国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这个数字是史无前例的,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量比去年大增70%,这意味着保障房建设将进入“井喷”时代,恶补房改以来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历史欠账。
就在今年2月24日,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级政府签订了今年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同一天强调,今年要求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硬任务,各地要抓紧安排开工,尽早建成投入使用。以广东为例,国家今年分解给广东的保障房建设任务高达31万套,是去年建设量的四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也指出,住建部已经向地方政府下达“死命令”,所有分配完成的目标任务,必须在今年10月31日前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将遭到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的严厉处罚。
今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在线交流时,又进一步明确了整个“十二五”期间保障房的建设计划,预计未来五年全国将开建3600万套保障房,保障房总量将占到住房总量的20%。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传递的信号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房地产调控的思路已经明确,加大保障房供应和抑制投机性购房已经成为国家调控楼市的主要着力点。房改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政府开始重新认识住房的“双重价值”。一方面,住房具有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住房的民生价值不可忽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所占比例还将持续扩大,业内认为1000万套保障房开建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二次房改”时代。
虽然都是由政府提供住房,但这次大规模开建保障房和十多年前大规模福利分房又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保障房结构时明确指出:“保障性住房应当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再加上棚户区改造,不要走偏方向。”
“这是一种警醒和提示。”上海易居(博客)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微博 博客)指出,2009年以前的十年左右时间内,我国住房保障产品以经济适用房为主,而这一产品存在较多的问题,备受争议,比如准入环节难以有效控制,导致权贵群体混迹其中,从中谋利,甚至部分城市只有所谓的“公务员房”,没有面向社会的经济适用房。
近年来的全国和地方两会上,减少经济适用房供应、加大租赁型保障房供应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调整保障房的建设结构,未来将有更多的租赁型保障房面世。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