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模式对于深创投而言颇有裨益。从资金层面各地政府为深创投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更重要的是,深创投获得了低成本扩张的机会,深创投得以用三分之一的资金在全国架设网络,这张网络也成为深创投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我们在各地都有人,有人和没人的差别巨大。资源都是由人来建立的,不仅是募资,还有投资的项目资源与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政府资源。从战略上来讲,成立政府引导基金是在我们发展过程一个比较重要的关键点。”孙东升表示。
2013年5月,孙东升出任深创投总裁之时正是IPO暂停期,面临外部经济下行、内部存量资产难以消化的双重压力。应对危局,孙东升的解决方式就是大力推动非上市退出,通过并购、转让、回购等方式减少存量。同时,为化解IPO停发导致的上市资产不足问题,适时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业务,推动了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趁着行业低潮期,他开始推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更健康的体系以迎接未来的机会。
他上任第一年,就将公司经营重点定为项目管理,围绕项目投资管理重建体系,包括项目的决策机制与信息化管理。第二年,又将管理的整顿从项目延伸到了全集团,启动了集团管理年。
首先,完善投资决策体系。在投资决策中,逐步推行决策过程中正反方并行机制。正方至少要有两人以上投资经理组成项目团队赴企业尽调,然后撰写投资建议书,阐述企业的优势、亮点与投资逻辑。反方则由三方组成,包括审计、法务以及行业研究,分别从财务、法律和行业三个维度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形成三份风险评估报告,最后连同投资建议书共同递交投委会决策。
其次,构建集团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新ERP系统的建设必须达成三个目标:一是不留死角,所有业务、管理必须上线,包括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基金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行政和人事管理等等;二是底层数据务必统一、格式化,形成全集团数据库;三是要具备统计、分析和预警等功能,达成管理目标。
经过两年的建设,ERP一期已经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全集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梳理并完善了各业务板块管理制度。以项目管理为例,投后管理模块得到了更完备的开发,不仅有投资企业运营数据,也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对于投资企业来说,首先是定期管理,定期财报必须上传到系统中,公司对每个企业的情况更加了解。第二是重大事项报告,出现重大异常投资团队必须在ERP中上报。第三是现场检查制度,对于投资额较大或经营情况非常好的,或经营异常没有完成业绩承诺的企业都会启动,提出管理建议或解决措施。第四就是加大诉讼力度,对拒不履行回购和业绩承诺的企业诉诸法律。
“这些都是在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基础。人员、投资和管理基金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投资的项目没有定期报告和适时跟踪,退出的资金没有及时分配等等,这都不行。度过草创时期,只有通过信息化达成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孙东升表示。
在深创投发展早期,也错失过一些投资机会。孙东升回忆,2000年左右马化腾曾经带领团队成员来到深创投争取投资。由于缺乏互联网公司投资经验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先例,深创投没有介入,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的大潮中,让具有硅谷投资经验的外资机构抢占了先机。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