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有消息称,房产税试点或将向四、五个沿海城市扩围,但日期尚未能定,目前杭州、深圳等地已比较肯定会在试点范围之列。但北京、广州、大连、天津这些热门城市并没有被纳入这批扩围的试点之内。此前,随着“国五条”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房地产调控中的博弈,一方面说明政策设计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与特殊的货币机制有关。
越调越涨越控越高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国五条”实施细则落地,该通知除了重申省长负责制,对省级政府稳定房价不力进行约谈和问责外,限购、限贷、税收三箭齐发,而各地的实施细则也赶在3月31日大限前陆续出台。
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面对十年内第九次房地产调控措施,先是呈现有涨有跌的结构性上涨格局,随后出现了普遍上涨的态势。以广州为例,3月广州新建商品住宅网签同比增长50.7%,环比增长60.3%,均价1681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4.9%。在赶末班车心态的激励下,3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加近4倍,为2006年以来次高点,同时深圳房价也在不断上涨。
一般商品房热闹,“小产权房”更火。深圳小产权房去年底每平方米4000元,春节后销售看好,涨到5500元,到3月8日有的涨到7000元,而附近的商品房都在2万元以上。小产权房的价格只有商品房的1/3,还可以分期付款,自然需求旺盛。
在“入学积分”和“国五条”细则的双重推动下,学区房也出现了上涨局面。深圳学区房的成交量和价格都突破了历史最高值,小户型更受青睐。一处44平方米的小户型低层成交价230万元,高层成交价250万元,单价高达5.7万元/平方米,堪比市面上大多数豪宅,甚至别墅的价格。北京更甚,学区周边频现天价房。3月底,毗邻清华、北大的华清嘉园一间37平方米的学区房叫价350万元,另外一处小学的学区房早已超过每平方米10万元的价格。学区房比非学区房均价贵1万元。
在楼市上涨的同时,土地市场也很热闹。北京、上海均出现了高溢价的土地成交。4月10日,浦东发展集团以37.75亿元拿下浦东唐镇新市镇12万平方米的住宅地块,溢价率65.43%,楼面单价1.82万元,创今年以来上海单价、总价最高记录。
4月11日,北京通州台湖地块公布招标结果,福州泰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9.3亿元的最高报价中标,溢价率为112%,楼面价1.18万元/平方米。
可见,“国五条”及其实施细则落地后,土地市场和新楼市场仍然很热闹,但二手房市场近日有所跌落。
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同时,墓地价格也在上涨,甚至直追市场楼价。北京、上海没有万元以下的墓地,北京成交量较大的墓地单价通常在5、6万元,位置好、面积大的墓地10多万元、上百万元的也不鲜见。深圳福地永安园A区27-29号墓地,从2010年的18.8万元上涨到今年的25.3万元,4年涨了6.5万元。
从1998年中国开始放开房地产市场,2002年即着手调控房价,10年过去了,可以说是10年调控,10年上涨,调控的措施越严厉,房价上涨得越厉害。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
疗效不佳源于药不对症
房地产调控的效果不佳,甚至越调越涨,越控越高。具体原因多种多样,根本问题也显而易见。
首先,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格局和态势是“卖方市场”,而且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卖方市场”。对于卖方市场,中国人并不陌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商品短缺,供不应求,排队、票证、黑市,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越管制越严重,而且短缺和过剩并存,造成极大浪费。但那时没有市场,计划价格不变,只能从短缺加剧上反映出来。
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不同的是有了市场,但政府还想管住价格,于是出现了越调控价格越高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鬼城”,白天鲜见人,晚上少见灯。
鄂尔多斯是有名的“鬼城”,且“空城鬼域”不只他一处,常州新城区、河南鹤壁新城、湖北十堰等,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许多新区新城都称得上这一名头。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是靠放开市场,鼓励竞争,发展生产。房地产市场也得走这条路。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