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那么死,最好这么做”
正如深圳商报评论员指出的那样:加强公众安全意识的工作政府没少做,但像龙城街道做得这么贴切到位的,还是比较少见。从第一印象来看,它就能让人眼前一亮,愿意打开手册看下去。“九不死”的说法听上去有点令人不快,但确实比“注意防火”、“警惕游泳溺水”等规范用语要“抓眼球”,而且有当头棒喝的效果——“不想那么死,最好这么做”。当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内容也功不可没。
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红访谈——
搭建安全文化建设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圆安全梦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安全文化手册“九不死”今年九月上旬甫一亮相,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巡回演出更让辖区群众和企业员工受益。昨天,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红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畅谈了“九不死”面世的前因后果。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群众珍爱生命
记者:“九不死”安全文化手册提出的初衷是什么?
刘国红:针对龙岗区委书记杨洪提出的治区“四个底线”中的城区安全,龙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集思广益,认为通俗易懂的安全文化宣传更接地气,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更能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的安全文化教育中自觉接受,从而珍惜生命并广而告之。于是目标“九不死”,共筑“安全梦”安全文化手册应运而生。
软硬件齐抓分阶段实现安全目标
记者:实现“九不死”,龙城街道具备哪些软、硬件条件?
刘国红:抓城区安全,是一项积善行德、强化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所谓积善行德,就是要广大市民群众不发生生产事故,不发生安全事故,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这是我们执政党和政府所期望的,也是广大群众所希望的。因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们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都责无旁贷。
“九不死”提出了“不烧死、不撞死、不砸死、不淹死、不电死、不炸死、不毒死、不气死”等目标,我们提出这些目标后,确实得到了上下的一片议论和反响,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进行了充分酝酿。我们觉得经过大运会的洗礼,我们的硬件上了很大的台阶,在软件方面通过打造“文明型街道”,龙城街道上上下下,尤其是市民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无论安全生产认识和城市质量提升等方面成效明显。有了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实现“九不死”这样的梦想。我们认为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哪怕是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实现这一目标,也是难能可贵的。
惟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圆安全梦
记者:“九不死”安全文化宣传,需要搭建怎样的载体才会更加行之有效?
刘国红:在香港,“马路如虎口……”早已被编入儿歌,儿童从小唱到大。龙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意识到,抓安全就要抓到点子上,一定要从文化上入手,就是要积极搭建安全文化建设的平台。“九不死”宣传手册,应该说就是从提升广大市民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从提高安全防范的技能方面入手,告诉大家一定要重视安全工作,一定要提高安全的本领,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的技能,做到全社会共同抓安全,共同抓安全生产,共同提高安全素质,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技能,这样就能够实现我们的安全梦。
安全梦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具体的措施,也要有全社会企事业单位和辖区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广大市民群众,能够支持理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做法,能够在安全生产“九不死”的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
1小时前
1小时前
1小时前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