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记录并没有保留多久,此次绿景集团购新泽控股,需支付的金额9.4亿港元,超早前内房企购港上市壳的价格,创港“壳”新高。
“内地不同行业都有需求,但仍以房企较有资金财力买‘壳’”,香港独立股评人黄伟康近日表示,尽管A股IPO重启,但A股上市仍困难重重,加上联交所去年10月收紧上市规管,令借“壳”上市相对方便;虽然监管条例对新“壳”主在两年内注资施加限制,但筹备上市随时需要更长时间,因而也增加借“壳”上市的吸引力。
借壳为解 融资之渴
“壳”价屡创新高,房企为何还要“挤破头”借壳上市?
多名业内人士都表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房企借壳都是“投资”功能大过“融资”功能。上海亿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对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硬约束政策下,房企要在内地资本市场上市则希望渺茫,多选择海外市场,同时也是看中海外市场融资成本较低。”
在重组港股上市公司东力实业并改名为招商局置地后仅一个多月,招商地产便通过该海外融资平台完成首笔5亿美元债券的发行。
“通过重组,公司成为港股上市的红筹房地产公司,真正具备了海外融资的能力。”招商局置地财务总监余志良表示,重组配套融资是其海外融资的第一步;而资产注入后,公司股东权益得到提高,负债率下降,又给发行债券腾出了空间,是为第二步融资。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拿地成本,房企在融资方面不遗余力,如海外融资或发债、信托融资等,但融资规模扩大也增加了房企的偿还压力。由于房地产贷款政策收紧,使得房地产信托业务成为开发商的重要资金来源。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为6800亿元左右,募集成本在12%~20%,未来一至两年将集中到期兑付。
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认为,今年房企尤其是非上市房企的资金压力很大,5月份将有一大批房地产信托到期,下半年还将有一大批信托到期。
业内人士表示,在一个上市的非最佳窗口期,中小开发商仍然前赴后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开发商对融资的渴望,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则在于内地面向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逐步收紧以及高成本融资难以为继。
23小时前
23小时前
23小时前
2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