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的目标是做一个成功一个,一个比一个好,这是星河的理念。从这一块来讲,星河做商业是很踏实的,每一步都会非常稳。星河每投入一个新项目会进行慎重的考量,投入十几亿的成本,而且星河拥有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也保障了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这十年来,很多商户看到了星河的专业实力,看到了星河的诚信和信誉,才愿意跟着我们进行拓展。
十年前,我们在做福田COCO Park的时候,有些新品牌选择了和我们合作,在COCO Park开出第一家店,这十年来,我们新开一个项目,品牌商就跟着我们开店,慢慢名气越做越大,这些品牌商也开始向别的购物中心、别的城市进行拓展,品牌商跟着我们一起发展壮大,也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
同时,星河也一直强调服务好客户。这里的客户不仅仅指顾客,也包括品牌商。比如,我们在项目运营中会针对性对某些业绩不太好的品牌进行相关政策的扶持,包括为其开展专属推广活动等等,商户业绩得到了提升,也会给予我们相应的回馈,比如将新品发布放在COCO Park等等。
观点地产新媒体:商业地产泡沫越来越大,且同质化严重,从您的角度看,星河如何保持独有的竞争力?
牛林: 关于商业地产泡沫化的问题,这几年行业一直在讨论。在国内的某些二三线城市,确实近几年内出现了大量已开业或在建商业体,其建设速度与体量已经与当地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不符。
但是从深圳来看,商业地产虽然存在同质化现象,但是依然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深圳是一个常驻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社会GDP总量、人均GDP均排在全国前几位,且深圳30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城市极具经济活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深圳的人口素质比较高,大家接受新事物、新生活方式的速度非常快,这对于深圳的商业发展也非常有利。个人认为深圳的购物中心或者深圳的商业还没有达到泡沫非常严重的阶段。
说到竞争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同行之间是存在竞争的,这个没有错,但是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只有形成了商圈大家才有米吃,最终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比如深圳现在做得比较成熟的福田中心区商圈、罗湖商圈、南山的后海商圈,各个商圈内的商业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促使了商圈的繁荣。
同质化现在看来无法避免,因为品牌资源有限,从品牌层面解决同质化的问题也很难。反过来看,我们还是要从自身特色,包括建筑设计、氛围营造、平台打造来考虑如何做差异化。比如说福田COCO Park的休闲文化,现在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也是因为其项目建筑设计特点,它拥有6000平米的下沉式露天广场,我们在广场周边引进了各具特色的轻餐、休闲类餐饮,大家可以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感受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氛围,因此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轻时尚白领。这也是福田COCO Park区别于其他购物中心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这么多年与星河一起成长,感受最大的公司或者行业的变化是什么?对于电商对传统商业的冲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牛林:10年之前深圳中心区还是一片荒芜,2004年金光华开业,紧接着万象城开业,深圳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时代。从行业来看,短短的10年经历了商业形态迅速更迭发展,以前就是简单的百货、超市业态,到现在有不同类型、多主题的购物中心出现,这是社会改革的一个变化,也是商业的变化。
这几年经常被同行拿来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电商的冲击,我的观点是电商不会取代购物中心。因为现在消费者去购物中心并不是仅仅为了买一件衣服,吃一顿饭,现场的服务感、体验感在网上是感受不到的。另外,购物中心的餐饮更像社交平台,它的功能不是简单提供食物。
从购物中心本身和目前发展的互联网思维来看,购物中心是要借鉴、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比如说现在很多商场都在做的APP,大数据平台,包括星河自己也在打造这样的线上平台,希望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更直观的、更具体验化的服务。
这种技术的应用,会让消费者有很好的体验感。因此,传统的商业企业一定是要拥抱互联网的,一味去怕电商也没有任何意义。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