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去年7月份的万科股权事件已经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至今仍是悬而未决。而恒大选择在此时入局,让原本就复杂的“棋局”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万科股权事件最终将如何解决?它作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改革中最典型和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对企业、公众和监管层带来哪些启示?昨天,天津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在深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认为,目前,参与者在万科股权事件中都有了充分表现,博弈进入一个相对均衡状态。接下来,随着事件进展的渐趋和缓,期待万科股权事件中的各方能够本着同舟共济的心态,按照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公司价值品牌的原则,寻求妥善的解决之道。
天津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
万科股权事件影响扩散
如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待万科股权事件?在李维安看来,这是一起典型的企业治理案例,在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史上,也将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
他认为,不能用传统的观念看待这一事件,传统的企业兼并重组,往往都是预先设定好结局。而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更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所以应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万科股权事件。
万科股权事情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如何能够从事件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增强监管能力;怎样摒弃你死我活的斗争,选择和谐共赢的方式,这才是超越事件本身的价值所在。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事件已经对现行的公司治理带来了影响。比如,很多上市公司受到触动,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增强防止敌意收购的能力,甚至引发了上市公司修改公司章程的浪潮。据统计,从年初到8月份,A股市场共有544家上市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
李维安认为,万科股权事件给上市公司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样的实战案例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真实的参考样本,也激发起上市公司加强防御机制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这是万科股权事件给上市公司治理带来积极的影响。
另外,作为股权高度分散的现代化公司,实际控制公司的管理层应做好公司治理制度建设的“事前准备”,即在公司章程、董事会规则中事先预备好“防盗门”;而要达到这些公司治理制度建设的“预先性”,必须事先获得广大中小股东的支持。而如何获得中小股东的支持,关键是平时就要做好以中小股东回报为导向的市值管理,以在需要投资者这个“上帝”时得到其全力支持。
“显然,万科在这方面的准备是不足的,万科重管理轻治理的理念,导致市值一直偏低,从而为‘入侵者’提供了机会。”李维安这样表示。
2025-09-05 08:24
2025-09-05 08:12
2025-09-05 07:00
2025-09-0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