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谭浩俊:央行放水 如何才能避免给房价补充能量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8-11-13 03:14:34阅读量:3061
[摘要]日前,银保监会在官网上发布消息,要求加强监管引领、打通货币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日前,银保监会在官网上发布消息,要求加强监管引领、打通货币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其中提到,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准确把握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控风险的关系,正确理解监管政策意图,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

  这也是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松紧适度,决策层给货币政策提出新思路、明确新定位后,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提出的新要求。而要求的核心,就是要扩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解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实体经济真正走出困境。那么,这样的目标能够实现吗?货币政策的调整,亦即外界所说的央行“放水”,到底是实体经济的福音呢,还是开发企业的又一次福利,是帮助实体经济“输血”呢,还是为房价上涨补“能量”。

  货币超发为何实体经济融资矛盾依然突出

  从央行怒怼财政的理由来看,货币放水,是为了给财政政策缺位进行补位。应当说,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这些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确实存在着不太积极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补位有没有补到点子上,有没有把钱投放到真正需要、必须保证的领域或行业,有没有让实体经济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否则,就是错位。

  而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货币超发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能够按照决策层的希望和目标,如愿流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多情况下,被商业银行依据自身需要和眼前利益,直接或间接投向了其他不应得到支持的领域,特别是房地产领域。不然,也不会出现楼市调控政策那么严厉,甚至一个月出台了几十次调控政策,房价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停止上涨的脚步。

  事实也是,从货币政策在稳健的格调下一次次“被宽松”,投放的资金总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也是能够让资金池装满资金之水的。然而,实体经济这只缸里,却明显的水量不足,尤其是小微企业,可以说多数都是缸底朝天。无奈之下,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饮用“地下水”。而在监管不到位、秩序有点乱的大背景下,“地下水”明显是受到严重污染的,甚至是有毒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饮用了“地下水”的小微企业,也就一个个染上了毒、危害着生命。相反,那些不应该得到资金更多支持的开发企业、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企业、僵尸企业等,却得到了信贷资金的全力支持,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走上了负债扩张之路。负债的结果,就是杠杆率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而资源的配置效率则越来越低。

  更为严重的是,尽管开发企业、政府融资平台等负债水平已经很高,风险积累也很明显。但是,为了眼前不发生风险,且为了眼前利益需要,金融机构继续给原本就已经债务规模很大、风险很高的开发企业和融资平台增加信贷投入,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央行大量放水真的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为财政补位。面对商业银行扭曲政策、偏移政策轨道的行为,应当做出积极反应,要么减少资金的投放,要么规范商业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行为。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央行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而是我放我的,你用你的。自然,也就出现了信贷资金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资源配置越来越失衡的现象。

  我们说,良好的初衷,只有产生良好的结果,才算是目的达到。否则,就只能算是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半的效果也没有。正是因为货币超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以及资金流向的严重偏移轨道,因此,也造成了供给侧的矛盾不断恶化,供需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供需协调越来越不顺畅。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被商业金融机构抛弃或忽视了,不应该太多支持的行业,则受到了商业金融机构的“无私”支持。这种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也就无法为财政政策补位,而是严重错位了。

  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

  虽然说货币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做出的一次战略选择和策略安排。但是,可以看得出,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是为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帮助实体经济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当说,这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最重要的认识、最深刻的教训、最主要的经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不重视实体经济存在的危害、隐藏的风险、面临的危机。因此,此次政策调整目的非常明确,要求也非常明确。

  首先,解决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就是解决资金流向出现偏差的问题。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重点研究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我们知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是这一重要环节,却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中的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尤其近两年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实体经济急需资金支持,货币政策的传导却很不通畅,甚至可以说是暗道横生。以今年以来的情况为例,虽然名义上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执行的是中性偏松政策,市场流动性一直保持了合理充裕的水平,同业拆借和质押利率等也都出现了下行现象。

  从央行层面来说,为了支持商业银行的工作,也为了鼓励商业银行能够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放宽了质押品范围、鼓励使用中低等级信用债作为央行回购的质押品、将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债转股、中小微企业融资相联系等,已不仅仅是创新,更是变相放宽货币政策,用应能手段给商业银行放水了。可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似乎并没有多少改善的迹象,资金紧缩矛盾依然突出。很显然,就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了问题,政策的传导作用没有发挥,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良好愿望,在商业银行这边搁浅了。不仅搁浅,而且般被撞得四处进水、四处漏风。所以,强调政策传导机制的通畅,疏通政策传导的管道,就显得十分重要,要确保资金不再朝着非重点领域转移,不再成为推高房价的“能量”,就必须让政策传导不再出现偏移的现象。

  其二,对政策做出预调微调,也是为了应对经济可能出现的下行。近两年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向好的格局,企业发展的信心也在不断提升。但是,进入二季度以来,特别是贸易摩擦扩大以来,经济发展的形势出现了一定变化。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从此前的“稳中向好”转向“稳中有变”,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形势的严峻。表现在需求端,就是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民间投资增速低位波动、房地产投资逐步趋弱、最终消费支出增幅下行、货物顺差持续收窄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思路也在逐步微调,从2017年的“紧货币、严监管”,到2018年一季度的“稳货币、严监管”,再到现在的“松紧适度”,出现了明显的边际调整局面。

  按理,金融的投放力度应当有所增强。但是,实际表现并非如此。2018年以来,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屡创新低,6月末的社融增速(9.83%)已非常接近名义GDP增速(9.78%)。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的持续、快速下滑,有可能会对去杠杆带来不利影响,会使得企业的杠杆率在融资难度加大中提高。更重要的,会导致一些企业再度求助于地下金融,甚至高利贷等。那么,就不只是杠杆率上升,更是风险隐患激增。所以,必须通过政策的调整,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扩大内需,增强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

  再者,通过货币政策目标调整,传递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的决心信号。今年以来,尽管流动性在边际放松,政策也在做着预调微调,但是,社会融资成本似乎并没有受到积极影响。以温州民间借贷为例,借贷利率依然高达16%,与年初相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其他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同时,地下金融活动也出现了重新活跃,非法集资呈反弹势头。社会融资成本上升,而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资金支持又没有完全到位,或者说仍然存在着很多管涌。那么,实体经济怎么办?

  必须严正指出的是,如果实体经济依然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局,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也会更大。如果经济再次出现下行,带来的不只是经济指标的难堪,而是企业和居民对企业前景的信心,尤其是企业家对经济前景、经济发展、投资等的信心。所以,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以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也只有解决好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应对经济下行才有希望,才有可能,才有信心。决策层在内外都还存在许多压力的情况下,调整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要向外界传递抓好实体经济的信心,传递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决心的信号。

  确保资金之“水”不要再流错方向

  近两年来,每次的货币政策调整,都被认为是央行“放水”。此次的货币政策调整,就更跳不出“放水”的认识了。不仅跳不出,而且可以认为会是水量较大的一次。那么,到底应当如何来看待此次的央行放水呢?所放出的水又当如何使用呢?

  首先,不要把央行放水与“大水满灌”混为一谈。中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不是简单的“放水”,更不是“大水满灌”。正确的理解应当是,松要松得有度,紧要紧得有序,既不能因为提到“松”字,就认为货币政策要“放水”,又会“大水满灌”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说得很清楚,“坚持不搞‘大水满灌’的强刺激”;也不要认为有一个“紧”字,货币政策就要收紧了。常务会议也说得很明白,就是要“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松和紧,都要有度有序、有分寸、有节奏、有轻重缓急、有条理,任何一方出现无序无度现象,都有可能使政策执行出现问题,从而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伤害。所以,放水是必然的。但是,此次放水,不是开堤放水,而是拧开水笼头放水,是会受到限制的。特别是监管,会比以往更加严厉。

  其二,放水的目的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纵观今年以来的放水,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如4月25日央行全面降准资金定向用于置换到期MLF和小微企业贷款、6月24日全面降准定向用于市场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贷款、7月23日央行MLF净投放5020亿元主要用于商业银行配置低等级信用债。而这一切,也都在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不可能再象2009年、2015年那次货币放水,是一种大水满灌式放水,而是有节奏、有计划地放水,会目的和思路更加明确。更重要的,强调政策传导机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货币政策提出以后能够不打折扣地得到落实,而不是半途截留、半道改向,能够真正为实体经济“输血”。也正因为如此,此轮政策调整,不会给去杠杆带来影响,也不会出现加杠杆现象。

  再者,房地产市场不会再受到资金眷顾。从近年来货币政策调整的实体情况来看,每次政策调整,也就是每次央行放水,都会拨动房地产市场的兴奋神经,都会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的福音。表现在股市上,就是政策一出,房地产板块就大涨。所以,很多人担心,此次的货币政策调整,会不会也是一次房地产市场再提振,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上涨行情。很显然,从中央政策的取向来看,货币政策的调整,绝对不是常规的全局性调整,而是结构性调整,目的是解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所以,房地产市场并不在政策的议程范围。相反,为了提高政策的作用力,会在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同时,更加严格地收紧楼市调控。据统计,7月至今全国楼市调控超60次,年初至今超220次,调控强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同时,中央也在加大调控力度。除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把遏制“快涨”转向“上涨”后,相关的调控政策也于会议前后都相继出台。如6月底住建部等7部委对北上广深等30个热点城市开展楼市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加快房产税政策制定,对棚户区改造资金投放政策收紧等。表现在信贷资金支持方面,虽然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增长了4.6%,但来自于商业银行资金的两大主体——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都出现了负增长,且房贷利率不断上调,也从一个侧面遏制住房需求,以此来控制房价上涨。所以,此次货币政策调整,不会再象此前一样,成为房价上涨的“能量”。

  最后,要改善实体企业自身的融资条件。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与金融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但是,也不全是金融机构的责任,实体企业自身也有许多做得不如人意的地方,存在一些条件缺陷。为什么金融机构愿意给开发企业贷款,除了有实物抵押保证之外,开发企业的信用度较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开发企业信用等级不高,经常出现违反信用的问题,金融机构也会收缩对开发企业的信贷战线的。所以,实体企业如何改善自身条件,也增强金融机构对自己的吸引力、放心给自己贷款的重要方面。如大力推进信用建设,主动依法披露自身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又如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管管理程序等,也会对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企业的资金支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政府通过提供担保的方式帮助实体经济融资,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这样一来,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来源:金融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语涵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 2025深圳国际车展即将启幕 品牌荟萃亮点纷呈
  3. 3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4. 4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5. 5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6. 6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7. 7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8. 8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9. 9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10. 10商业容积率下调,196万平!香蜜湖度假村旧改规划获批

新闻推荐

  1. 1购房补贴、定向礼包 多地“金九银十”楼市优惠加码
  2. 2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3. 3深圳上周新房成交量下滑 项目入市节奏加快
  4. 4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5. 5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6. 6宝安中学高中部改扩建项目规划获批!新增建面超2.8万平
  7. 7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8. 8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9. 9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10. 10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