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薛洪言:从长租公寓频频爆雷看消费金融的场景之殇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8-11-27 10:15:08阅读量:5384
[摘要]2018年2月份以来,长租公寓问题不断。

  2018年2月份以来,长租公寓问题不断,好租好住、爱公寓、优租客、鼎佳、寓见公寓、昊元恒业等相继跑路或爆雷,不仅撕扯着租客与房东的神经,也把很多提供租房分期的金融机构拖到浑水里,承受着借款人逾期和品牌声誉受损的双重打击。

  在本文中,我们就谈谈这类场景布局时的一些坑。有些坑,坑人坑己;有些坑,也许不能逃避。

  场景细分,服务性消费场景成为香饽饽

  自2017年末141号文发布以来,从现金贷向消费场景分期转型成为消费金融业的共识,拓展消费场景成为不少平台转型的抓手。

  拓展消费场景,要看消费结构。从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看,食品烟酒占比最高,为29.33%;居住占比22.41%,为第二大消费场景;第三大消费场景为交通和通信,占比13.64%;第四大场景为教育、文化和娱乐,占比11.38%;医疗保健则位居第五大场景,占比7.92%。

从长租公寓频频爆雷看消费金融的场景之殇

  各大场景中,食品烟酒、交通和通信、衣着等均为小额高频场景,金额小,贷款的必要性也低,支付属性强于分期属性。这部分场景,只能通过先支付、后账单分期的方式来做,市场蛋糕基本被信用卡和少数带有免息期的支付工具组合(支付宝&;花呗、苏宁支付&;任性付等)等占据。

  在此背景下,耐用品消费(手机、家电等)、居住、教育、医疗等大额低频场景,成为各家消费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

  大额低频场景中,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耐用品消费,如手机等3C产品、电视机等大家电、汽车等;二是服务性消费,如租房、教育、医疗、旅游等。

  耐用品消费是过去几年消费金融机构的主要分期场景,无论是蚂蚁花呗、苏宁任性付等电商系消费金融产品,还是各家消费金融机构的线上分期平台,3C产品都是重要的主角。不过从渗透率上看,除了汽车之外,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渗透率已经很高。

  从数据上看,2010年以来,居民耐用消费品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含结构升级),每百户拥有手机数量从181部升至235部,冰箱从95台升至98台,家用汽车从11辆到38辆。除了再次出现类似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手机的产品变革性升级,用户的耐用品消费的增长潜力已经趋近天花板。

从长租公寓频频爆雷看消费金融的场景之殇

  在这个背景下,消费金融机构发力教育、租房、旅游、装修等服务性消费场景,便显得顺理成章。租房分期、教育分期等分期产品,开始成为市场追捧的明星产品。

  服务性场景之殇:一言难尽

  然而,无论是教育分期的纠纷不断,还是长租公寓的频频爆雷,都说明了一点:服务性场景分期,不好做。

  商品性消费场景中,实物商品为一次性交付(不考虑后续退货、维修事宜),消费分期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消费者。而在服务性分期中,场景方的风险不容忽视。

  教育分期中,屡屡出现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新闻;租房分期中,公寓运营方或跑路或倒闭,成为纠纷的根源。原因无他,服务的提供是个长期的过程,短则几日(如旅游)、长则几个月(如教育培训)甚至一年(租房),费用则以分期的形式提前一次性支付。后续,若场景方的服务中断,如培训机构跑路、公寓机构倒闭等,消费者的权益受损,直接影响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在一个典型的租房分期纠纷中,公寓方资金链断裂跑路,无处追索。租客兼借款人,以分期的形式向公寓方预付1年租金,现在只住了3个月;公寓方押一付三向房东支付租金,房东只收到3个月租金。公寓方跑路,卷走了租客第4-12个月的租房款;房东收不到租金,赶走租客;租客无房可住,还款意愿下降。而放款的金融机构,则承担贷款逾期和声誉受损的双重风险。

  可见,在很多纠纷案例中,并非消费者无力还款,而是作为受害者,消费者的还款意愿严重受损。

  除了卷款跑路等恶性事件外,服务的效果也是影响借款人(消费者)还款意愿的重要因素。教育分期中,很多逾期和纠纷是因为学员对培训效果不满意;医美分期中,不少借款人因对整形效果不满意而拒绝还款。

  而随着纠纷的大量出现,场景方的操纵甚至骗贷问题也浮出水面。

  站在场景方的角度,不对贷款逾期负责,追求的是自身营业额的最大化,其“最优”选择便是帮助消费者兼借款人成功贷到钱,在业务层面顺利达成成交。场景方熟悉合作消费金融机构的放贷条件和审批要点,场景方“反水”后,配合借款人批量骗贷,于放贷机构而言,便是一个大坑。还有些时候,场景方虚构所谓的服务场景,坑完放贷机构,接着坑消费者兼借款人。

  曾经和国内一家比较大的教育分期机构负责人谈过这个问题,他说了很多,最后只有四个字:一言难尽。

  消费金融机构自省:一个巴掌拍不响

  很多时候,场景方挖下的坑,消费金融机构也是受害者。受害者,也需要反省。

  表面上看,遭遇场景骗贷是风控不过关,追根溯源,还是战略层面的问题。

  2016年-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风口期。现金贷是绝对的主角,没有消费场景的束缚,借助高定价覆盖高风险的业务模式,在互联网流量的驱动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不少创业型平台,依靠现金贷业务一扭前期亏损的局面,长成了足以上市的体量。

  路径是有依赖的,榜样是会被效仿的。

  在现金贷业务上尝过甜头的平台,转型场景金融后,依旧痴迷这种爆发式增长的状态,试图在线下再创辉煌。大手笔建渠道、拓场景,以为砸钱能搞定一切,忽视了线下场景的不可控性和复杂性,最终在医美分期、教育分期或租房分期上栽了跟头。

  那些错过现金贷风口的平台,也在套用现金贷的模式做场景分期,盲目追求速度和放款量,意图把错过的风口找回来,对场景和风控的要求能松则松、一松再松,终于也吃了苦头。

  其实,退一步讲,踩坑也没问题,坑踩多了,说不定也就踩出了一条路。踩坑之后的应对,更值得探讨。

  应对一:踩坑之后,全面收缩战线,甚至回到原点,所有的支出、经验与教训,全部变成沉没成本,尘封起来,无人再提;

  应对二:踩坑之后,能够理性反思,将前期的损失变成后期的经验教训,调整后再战。

  应对二显然更好,但实践中,多数平台采取的都是第一种应对方式。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是因为损失太惨重、教训太沉重,缺乏在伤口中反思的勇气,索性关闭业务线,一了百了。人如此,组织也是如此。

  只是,这样的操作,没有反省,也没有成长和进步。

  站在更高的视角,这些都是进步

  其实,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所有的场景拓展起来都难,尤其是开头时最难。因噎废食、望而却步,并非可取的态度。

  长租公寓爆雷事件仍在不断发酵,教育分期的很多纠纷也还没有解决,好在,虽然不断地有机构撤出,也不断地有机构进来。后来者吸取踩坑者的经验教训,也许可以把金融与场景的融合再往前推进一步。有一天后来者也踩坑退出时,还会有新的后来者……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与场景不断地磨合、融合,站在更高的视角,这并非坏事,期间所有机构踩过的坑,都成了行业进步的阶梯。

  个体有死亡,行业在进化。终究,我们还是可以乐观一点。

(来源:洪言微语)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语涵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 2025深圳国际车展即将启幕 品牌荟萃亮点纷呈
  3. 3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4. 4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5. 5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6. 6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7. 7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8. 8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9. 9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10. 10商业容积率下调,196万平!香蜜湖度假村旧改规划获批

新闻推荐

  1. 1购房补贴、定向礼包 多地“金九银十”楼市优惠加码
  2. 2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3. 3深圳上周新房成交量下滑 项目入市节奏加快
  4. 4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5. 5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6. 6宝安中学高中部改扩建项目规划获批!新增建面超2.8万平
  7. 7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8. 8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9. 9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10. 10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