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李宇嘉:集体土地入市 降低成本 国家一盘“大棋”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8-12-26 11:00:50阅读量:5556
[摘要]近日,《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管理法》同步修订。

  壹 重磅!集体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

  近日,《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管理法》同步修订。土地管理法方面,删去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从事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的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土地所有权人通过出租、出让等方式交由单位和个人使用;为与土地管理法修改做好衔接,扫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不经过征收,直接进入市场。

  贰 利好小产权房吗?

  每次有关集体土地直接“入市”的政策时,坊间就开始传闻小产权房“转正”。事实上,从农村“三块地”来说,即农耕地、非农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所谓非农业建设用地入市,方向只有两个:农业产业化(包括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住房租赁等,而“商品房化”和“房地产化”则是从无变过的禁区。因此,非农建设用地入市,不包括宅基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也就是绝无小产权房市场化(转正为商品房)的可能。从国家政策导向看,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利好的2个,一是企业参与租赁住房,二是农业产业化,开发商能够挂靠上的,就是农业生态园区、观光旅游和农业、农产品(4.92 -2.19%,诊股)物流和冷链物流等。

  叁 攻克“入市困境”

  (1)租赁是“国家战略”,但进展不好

  发展住房租赁、培育“租购并举”的住房新制度,这是国家高层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二次房改”的核心内容。但是,自2016年提出这个战略以来,“租购并举”和“先租后买”的进展不太好。特别是,今年出现“炒房租”的现象,热点城市的房租水平快速上涨,同比涨幅普遍在20%左右,这让租赁背离了民生发展的本源,也背离了新市民“扎根”城市的夙愿。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放在了保障民生一栏中,但并未提培育租赁或“租购并举”,这很意外。照理说,高房价下保障民生,租赁是重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重点内容,就是推进集体土地入市,培育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笔者猜测,这背后彰显了国家认为相关部委的工作还须攻坚克难。

  (2)目前租赁回报率太低,房企缺乏积极性低

  不过,住建部和国土部也有困境,即城市“散租”市场难监管、秩序混乱,而国家一直强调的规模化租赁,能够实现规范化经营,毕竟“店大不欺客”。但是,相比商品房开发动辄50%的毛利率、非常高的周转率,租赁的回报率太低、周转太慢,特别是当前资金来源渠道全面关闸的情况下。目前,按照热点城市的地价和房价水平,开发商自持并租赁经营的回报率,仅有2%-3%,一线城市低于2%,与一年期存款的利率差不多。若提高租金水平,不符合无房居民收入现状,也不符合国家“稳租金”的要求。近年来,企业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目的是为了获得租赁融资的眷顾、圈占存量资源,而非盈利,能盈利的也是通过涨租金。

  (3)入市:从试点到全面铺开

  目前,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4200万亩,占全国建设用地的13.3%。推行了几年的“入市改革”,进展如何呢?截至目前,已入市地块1万余宗、9万多亩,总价款256亿元,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228宗、38.6亿元,进展非常缓慢。因此,《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近期密集修订,删掉了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经过征收为国有土地才能进入市场的规定,扫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由此,乡镇企业、合作社及农民合伙拥有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望直接入市。这也意味着,集体土地入市将从实现走向全面推广。

  肆 降低成本,租赁回报率可达6%-8%

  从一线城市试点看,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其土地成本仅相当于同区域商品房用地成本的1/4-1/6。因此,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6%-8%,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就有吸引力了。目前,房地产已进入“下半场”,商品房增量空间已触及天花板,未来楼市调控继续控制房价和地价,融资成本继续高企,开发商的利润被进一步挤压。

  近年来,开发商普遍开始探索转型,但几乎所有的转型探索,不管是转型下游物业或租赁,还是转型产业地产,多数并不成功,核心是找不到盈利模式,特别是能匹敌商品房开发和销售的盈利模式、周转效率。如果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开发商持有并运营,则是一条不错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未来不缺房子、缺运营存量资产的能力。一线城市,缘何大量物业卖给了凯德、世邦等国际物业运营机构,就在于国内的运营能力太差。未来,开发商专做运营商,将存量物业的价值挖掘出来、变现出来,将是能力的体现。

  伍 非农建设用地不必为“国有”,给民企带来机会!

  2017年以来,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的试点,都是国企、央企参与,尚无民企参与的案例。但是,由于国企运营效率较低,试点进展也比较缓慢,而且公共配套跟不上,导致项目建设、招租、运营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共有产权住房项目。目前,国家扶持民企的政策力度较大,包括政策属性的企业债也向民企开放了,民营房企也通过发行企业债,建设和运营租赁住房,也是受政策鼓励的。未来,鼓励民企开发和建设租赁住房的政策一定会推出。

  陆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国家谋一盘“大棋”

  2019年,供给侧改革中的“三去”(即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告一段落,重点转向了“降成本”、“补短板”。目前,减税(减个税、减增值税)、基建补短板等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下一步,供给侧改革重点将是集体土地入市。不动存量利益的情况下,搞增量改革,向来是中国改革平稳开展的路径。放在房地产领域理解,就是保持高房价、高地价的同时,让低成本的集体土地大规模入市,建设租赁住房、建设物流园区(降低企业营商成本)。

  这样做的逻辑是,低成本物业进入市场,一方面拉低不动产成本,从而降低新市民进入城市、扎根城市(租房、买房)的成本,既能保持楼市体量“高位平衡”,为转型留足空间和时间,还能让泡沫“软着陆”;另一方面,也能为新一轮“稳增长”背景下释放出的新增货币和流动性提供“蓄水池”,不至于冲击生活物价。进一步讲,2015年美国开启加息通道以后,我国迅速启动“去库存”、辅以外汇管制,实现全社会杠杆“大腾挪”,即从企业转移到不动产。

  这样,即便美国加息,资本有外流冲动,但我国流动性岿然不动,脱离美元周期,也就不会发生新兴国家式的金融危机。现在,居民杠杆率已达到50%-60%,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算太高,但考虑到我们的社会保障覆盖质量并不高,以及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90%的现实,特别是去年还在谈“消费升级”(境外旅游热、SUV销售热、高端白酒消费热等),但今年就开始谈“消费降级”,而高房价被认为是挤出大宗消费、非必选消费的罪魁祸首。因此,未来继续让居民“加杠杆”的空间不大了,杠杆腾挪需要有新的方向。

  柒 “集体建设用地+租赁/园区+轨道交通”,将是下一步“稳增长”的发动机

  集体建设用地,多数往往在城市外围,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补欠账”的空间大,周围城区面貌待也需要改善。下一步,国家的政策导向,一方面是让2.45亿的外来人口在就业城市稳定下来、“扎根”下来,途径是低成本的“先租后买”模式;另一方面,引导2-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进入城市,稳定下来、“扎根”下来,其途径仍旧是低成本的“先租后买”模式。当然,集体土地除了用作租赁外,建设物流园区也是一个方向。现在,降低流通成本是“降成本”的重点之一,在外围建设物流园区,包括农产品、城市生产物流,成本降下来的话,这是企业、百姓莫大的利好,也是保住产业链不那么快外迁的利好。

  未来,城市无房户、新市民及外来人口,住房政策导向就是引导他们在城市外围租住低租金的住房,然后通过轨道交通连接,实现高效率的通勤,这将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战略,也是“稳增长”的重点战略;同样,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物流园区建设,将是降低消费成本、降低生活成本的基础。近期,有几件事情已经佐证了这一点。一是上海、北京及广深轨道交通新一轮的规划,都在外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上海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包括建设19号线、嘉闵线、崇明线等9个项目。同样,深圳、广州、北京的轨道规划也在外围。

  二是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个重要文件,《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通知》,督察内容是:城市政府落实情况,特别是放开落户限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促进有条件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市民化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成效,进展滞后任务及原因,以及下一步整改措施。三是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多个城市被点名批评,包括“引领带动作用不够”、“龙头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等,有济南、青岛、厦门、沈阳、大连、哈尔滨、南京等。以后,大城市、都市圈是新“增长极”,驱动力是内需,主力人群是新市民,楼市增量机会就在集体土地。

(来源:金融界 作者: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经济学(金融方向)博士 李宇嘉)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语涵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 2025深圳国际车展即将启幕 品牌荟萃亮点纷呈
  3. 3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4. 4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5. 5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6. 6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7. 7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8. 8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9. 9商业容积率下调,196万平!香蜜湖度假村旧改规划获批
  10. 10越秀·星科源启已取证 国企背书住进公园里的好房子

新闻推荐

  1. 1购房补贴、定向礼包 多地“金九银十”楼市优惠加码
  2. 2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3. 3深圳上周新房成交量下滑 项目入市节奏加快
  4. 4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5. 5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6. 6宝安中学高中部改扩建项目规划获批!新增建面超2.8万平
  7. 7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8. 8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9. 9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10. 10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