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欧阳先声:房地产税25个认知误区与税法草案民间版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深圳房掌柜  2019-03-28 10:44:20阅读量:5385
[摘要]前几天,财政部官网公布了“2019年财政部立法工作安排”,其中并没有提及房地产税法。

  前几天,财政部官网公布了“2019年财政部立法工作安排”,其中并没有提及房地产税法。

  听到房地产税,大家的耳朵似乎已经磨出茧子了。

  有些观点言之有物、论理清晰,使人顿感醍醐灌顶。

  有些观点似是而非、人云亦云,其中不乏一些专家迎合民怨、鱼目混珠,却十分流行,导致了诸多认知误区。

  这就像美国律师一样,往往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让本不复杂的房地产税立法设计思路变得复杂难解、立法过程压力巨大。

  难道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化繁复为简单吗?

  简单才是幸福啊。

  在此,整理了关于房地产税法的若干认知误区,也许能够对澄清立法逻辑、认知税收本质有所帮助。

  1 房地产税可以包治百病?

  很多人误以为,房地产税具有调节收入差距、防止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减少房屋空置、平抑市场供求波动、节制地方政府短期行为、增加地方政府税源等作用。

  其实,这就是指望房地产税包治百病。

  误区1:房地产税能调节收入差距

  房地产税的确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不过,其功效十分有限。

  如果资产多者高税收、资产少者免税,看上去,似乎能够调节收入差距。

  但海外历史早已证明,资产差异只是两极分化的一个表象,而不是根源,资产财富差异越大,两极分化越严重。

  两极分化的根源在于金融资产的杠杆原理,无论是华尔街大鳄的金融投机,还是股市的融资融券、公司上市,或是土地圈地运动、楼市贷款抵押,都是借助于金融工具放大了财富膨胀效应。

  落袋为安的财富必然寻找安全的着陆地,交税无非是花钱买来财富的法律保障。

  正如很多人调侃说:“交税越多越好,证明有钱啊”。

  富人交税多,财富不减反增,穷人交税少,也没有变得更富裕。

  恰恰相反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反倒是越来越严重。

  不过,对于贫困人口,减征或免征房地产税有助于减少贫困,未来的房地产税法肯定也会有相应条款的。

  误区2:房地产税能防止投机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投机。

  过去,“投机倒把”是入了刑法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来取消了这一罪名,这也意味着投机无罪。

  但人们依然带着有色眼镜,往往把投资视为长期的爱国之举、助力发展,而把投机视为短期的逐利之贪、扰乱市场,因此才有了股票熔断、房地产限售之类的短期行政措施。

  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

  事实上,股市做空机制也是短期投机,虽然导致了市场短期波动甚至震荡,但有助于化解更大风险,就如同小震可以释放压力,延缓甚至避免大地震。

  限制短期炒房,用足够高的调整税率,可以使得投机收益不能覆盖成本,或者投资收益比足够低,自然就可以减少投机行为,降低市场波动。

  真正能够防止短期投机的税收是资本利得税。

  如果对房产转让净收益所得征收30-60%的阶梯累进制资本利得税或转让所得税,投机炒房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韩国就曾因征收最高60%的房地产转让税,让房地产市场迅速进入冰冻期的。

  但是,普遍征收的房地产税,其税率显然不可能跟随房价波动而反复调整,当然也就不能制约靠短期市场波动赚钱的投机行为。

  误区3:房地产税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其实,我们早就说过,凡是出台房地产税的国家和地区,都没能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当然从长期来看,更没有让房价下跌。

  被征收房地产税的人希望房价上涨呢?还是下跌呢?

  答案不言而喻。

  征税也挡不住人们推动房价上涨的意愿。

  这是因为房地产不仅是居住用品,更是大宗耐用商品,具有投资性和保值性,因此,房地产对应的参照物是货币。

  过去我们说过:“当钱不值钱,对应钱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更加值钱,尤其是不动产”。

  房价涨跌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货币一放一收、经济一起一落与供应一松一紧,与征收标准相对稳定的房地产税基本无关。

  不过,凡是被征税的东西,最终都会增加终端销售价格。

  误区4:房地产能减少房屋空置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

  但是,有能力空置房子的人会在乎多交一点房地产税吗?

  他们在乎的是资产财富的保值升值和积累传承,他们在乎的是资产的抵押与变现带来的流动性,虽然他们的很多资产可能并不会或很少自己使用,但他们依然在全国甚至全球马不停蹄地收购资产。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货币资金不断增长,金融资产不断增值。

  最近有人说:新一轮全球量化宽松将再度来袭。

  而通货膨胀预期来临之际,房地产几乎就是唯一能够保值增值的金融资产,哪怕是空置。

  除非我们征收高税率的空置税,否则,靠房地产税永远解决不了高空置率问题。

  误区5:房地产税能平抑市场供求波动

  有人说,征收房地产税增加持有房产成本,可以间接抑制三四线城市购房需求和住房过度供给,同时,也可以抑制一二线城市投资投机需求和房价上涨过快。

  理论上是对的。

  但是,当货币供应宽松、通胀预期上升、资产价格暴涨之时,唯有不动产才能保值升值,资产收益足以覆盖持有成本,购房需求一定会大增;

  而当经济不景气、收入预期下降、资产价格停滞上涨之时,购房购车等大宗交易必然相对冷清,需求自然减少。

  同样的,海外经验已经证明,房地产税是起不到调节住房供给、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的。

  误区6:房地产税能节制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

  这要看,什么是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

  显然,地方政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而这些贡献的驱动力不只是政府官员的政绩需要,更是土地财政的强力支撑。

  普遍共识是,对于中小城镇,土地财政即将走到尽头,继续依赖土地财政的最后晚宴是短视的。

  但是,最后的晚宴是不应该错过的。

  虽然,房地产税是一种主要依赖存量、长期稳定的财政收入,但可预见的是,每年的房产增量也会转化为存量进而带来房地产税的增加。

  因此,不断增加房产存量永远是地方政府的优选项。

  有人的地方就要有房子。

  所以,抢人大战就是抢财政、抢税收。

  看似推短期抢人措施,实则谋长远城市发展。

  不论是土地出让金还是房地产税,本质都是一样的财政税源。

  误区7:房地产税不是为了政府钱包

  之所以赋予房地产税这么多功能,其实就是为了掩盖一个最根本的目的。

  房地产税其实很简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加地方政府税源。

  这在前财政部长肖捷先生撰写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已有明确阐述。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房地产税主要解决城市政府财政收入和社区建设维护经费。

  没有地方税收和土地财政,面广量大的城市就会回到特朗普口中的美国:“与中国相比,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就是第三世界”。

  尽管房地产税也有一些额外功效,但是,不必赋予房地产税太多的功能期望,收税就是收税。

  2 房地产税于法理不合吗?

  这是经济人士讲法理、专家学者讲政治的典型悖论。

  法理具有基础性、持久性、严谨性的特点,但法理从来都是为国体和政治服务的。

  房地产税法涉及每一个拥有或者使用房屋的个人,当然是每一个人都极为关心的。

  所以,这是一个民众参政议政、学法用法的好机会。

  误区8:土地应当私有化

  有一个被大众普遍传播的观点是:大多数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中国是少数例外。

  但是,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有没有想过:

  您是与几十户乃至上百户人家共享脚下土地的,

  您的土地使用证上是找不到属于您的那一小块土地的,

  您更是没有这土地的转让权、抵押权、处分权的(除非连同房子一起),

  您也不能在这一小块土地上重建您的家园,

  您要这象征性的土地所有权(私有权)又有什么意义呢?

  土地私有制是为独享大片土地、并且可以自由建造庄园的人服务的,与绝大多数人的梦想毫不相干,甚至是在蚕食他们的梦想。

  资本很想拥有整个世界和全部土地,为此,它们宁愿承担与土地财富价值极不相称的房地产税。

  显然,发达国家也懂得这个道理,尽管美日英法韩新等发达国家允许土地私有,但国家仍然拥有30%-80%的国有土地,而不是全部私有化。

  古人云、总理说:“有恒产者有恒心”。

  这是一个理想。

  但是,理想比梦想更遥远。

  恒产可以有土地,也不尽然是土地。

  如果中国政府把国有或集体土地分给、卖给个人,无疑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财富转移运动,有可能导致一场思想与行动的大动荡大裂变,甚至必然加速加剧两极分化。

  土地私有制有利有弊,利在激活市场要素、活跃资本流动、激发致富欲望,最大弊端在于将蚕食绝大多数人的长期利益,是市场垄断、两极分化加速裂变的重要催化剂,这也如同当年国企改制迅速造富少数一批人一样。

  这在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土地集体所有的宪法制度基础之下,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国情不同,现实难变,重建基础的国体变革肯定不是现实的话题。

  误区9:没有土地所有权不能收税

  有人说:民众没有土地所有权(私有权),所以,房地产税不合法理。

  的确,房地产的评估价值包括土地和住房价值,其中,住房因不断折旧而价值越来越低,土地随城市发展而价值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认为:房地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土地增益而不是房产上,只有拥有土地所有权,才能征收体现为财产税的房地产税。

  官方人士从没有说过,房地产税是按土地所有权征税。

  首先,没有土地所有权一样可以收税。

  比如,在荷兰大多数地区住宅土地是私有的,但阿姆斯特丹市等住房特别紧张的地区,住宅土地归市政府所有,住宅所有者拥有的使用权大多是75年,同样要征收房地产税,房地产税与住宅土地的产权和使用权状态无关。

  再比如,新加坡公寓和租屋都属于非有地住宅,土地所有权都属于政府,只有私人住宅拥有地契。

  新加坡的房产税同样与土地所有权无关,所有的住房(包括政府租屋、公寓、私人住宅)都要缴纳房产税。

  其次,只有土地使用权可不可以征税?

  我国开发商买地时只有土地使用权,也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可是房屋销售之后,政府仍然要清算土地增值税。

  法国规定:凡是“适宜居住的住宅及其附属物(包括花园、车库、私人停车空间)应缴纳居住税。纳税人为实际居住在应税住宅内的自然人,不论其身份为业主、租户或免费居住者”。

  所有权也好,使用权也罢,只不过是改一个征税标的。

  房地产税也可,房产税也行,无非换一个税名目,税总是要收的。

  至于强调房地产税是财产税,并非反对收税,无非是希望借财产税之名,推动土地私有制。

  误区10:土地出让金与房地产税是重复收税

  很多人认为: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已经一次性付过70年的使用税(费)了,房地产税还是在这个土地使用权上重复交税。

  法国征收土地税,已开发土地税和未开发土地税都要征税,同时,法国还征收居住税和房产空置税,均以地块评估租金为税基。

  已开发、未开发要收税,有人住、没人住还要收税。

  韩国房地产税既有地方税,也有中央税。

  地方税称之为物业税,包括土地和建筑物;中央税称之为综合房产税,针对价值较高的土地和住宅物业。

  这些税制臻于完善的发达国家不也在重复收税吗?

  如果我国法理认定:土地出让金是使用权特许的规费,房地产税是使用权收益的税费,也许就不那么难于理解了。

  所以,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是否重复收税,也不在于法理如何诠释,而在于政府需要收多少税、纳税人是否能够承受、该项税收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被浪费,至于以什么名义征税,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

(来源:金融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语涵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200+品牌集结、90+首进落地!新城控股青岛即墨吾悦广场焕新城市消费
  2. 2 2025深圳国际车展即将启幕 品牌荟萃亮点纷呈
  3. 3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4. 4多地蓄力销售旺季 接力派发购房补贴“礼包”
  5. 5以“吾悦经营五步法”再启新篇 新城控股第八届新商会顺利落幕
  6. 6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7. 7坐地铁,逛游园,邂逅深铁社群美邻节满满温情
  8. 8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9. 9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10. 10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新闻推荐

  1. 1购房补贴、定向礼包 多地“金九银十”楼市优惠加码
  2. 2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台政策超470条 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
  3. 3深圳上周新房成交量下滑 项目入市节奏加快
  4. 4深圳等五城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 目前已与30城签约
  5. 5深汕合作区4宗地,10月29日将出让!总起始价1980万
  6. 6宝安中学高中部改扩建项目规划获批!新增建面超2.8万平
  7. 7深圳特发与正大操刀旧改 香蜜湖度假村变身记的前尘往事
  8. 8万达集团及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内部人士: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9. 9上海住宅新规:阳台“半计容”取消8平米限制
  10. 10一线城市公积金政策持续调整 多地提取范围扩至二手房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