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房住不炒"的口号下,调控政策层层加码,坐实史上最严调控,外部环境也波诡云谲,一时间内房股似乎乌云密布,但龙光却逆势发力,继续稳步前行,实现跨周期发展,表现出极强的战略定力和韧性。我们不禁思考:龙光做对了什么?或许只有穿透数据寻找龙光的底层代码,才能解码龙光的成功之道。
而回顾二十多年龙光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变更,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专心专注。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正如一句格言所说,你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应该全部只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的平庸。其实,于个人如此,于企业亦然。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同在深圳的华为正处于风口浪尖上,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在接受BBC专访时被问及是什么造就了华为的成功,他表示是因为专注,如果当初自己选择的是养猪一定是养猪大王,选择做豆腐也一定是豆腐大王。
首先,龙光地产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尤其是住宅开发。这种专注的力量,加上时间的沉淀,让龙光培养了超乎常人的房地产市场认知能力和把控能力,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跨周期识别方法论,善于精确把握地产的周期性规律及发展趋势,低买高卖,在地价低迷的时候大量扩充优质土储。
比如在2007年独具慧眼地买入惠州龙光城项目,平均地价仅300元/平米,毛利率超过60%;而在2014年-2016年上半年,深圳楼价急速上升前,前瞻性地布局四个地铁上盖及沿线项目,平均毛利率40%;而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避开了土地周期高点,以收并购和旧改方式纳储。
这使得龙光始终保持低成本扩充土储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没有拿过高价地和受限价影响而亏损的地块。如,龙光在2018年获取的东莞长安项目、珠海金湾、佛山平洲项目地价均低于周边20-30%。
从财报披露来看,2018年,龙光地产合约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6008元。而截至2018年底,其平均土地储备成本约为每平方米3900元,较2017年有所下降。龙光的平均土地成本占销售均价仅为2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未来保持高盈利奠定基础。
其中2018年,龙光地产通过公开招拍挂方式在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新增项目32个,新增土地总建筑面积约747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平均成本仅仅约为3788元/平方米。
其次,龙光的专注还表现在聚焦于高投入产出比的区域和城市,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没有去投资缺乏市场需求的三四五线城市,现有项目都是在有人口、产业、消费支撑的位置。
例如,2018年,龙光通过城市更新方式获得多个项目,其中主要在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目前,龙光地产拥有城市更新类项目货值约2500亿元,也基本分布在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佛山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