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启动房改取消实物分房到近年来“国八条”、“国十条”、“新国八条”等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中国房地产市场走过曲折复杂的10余年历程,已经从快速市场化阶段进入房价艰难调整期。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突飞猛进而出现的房价高涨也日益成为困扰民生的首要难题。如何驾驭楼市这匹“脱缰野马”,如何引导房地产行业回归稳健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2月27日,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谈论楼市调控。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再次表达了调控房价的信心。今年我国将史无前例地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未来五年保障房建设规模达到3600万套,占全国住房比例的20%。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住房政策正在发生方向性改变,市场化和保障房双轨制也许将成为破解楼市迷局的钥匙。
十年时间房价涨近三倍
中国房改肇始于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23号文件,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文件明确了“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房改核心内容,从此宣告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房地产市场化也就此拉开大幕,随着2000年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后,中国经济开启了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对于很多城市家庭来说,住房条件的确在改善。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蔡穗声就用“新时代”来形容这十多年的房地产变化,他用一组数据说明房改后城市住房条件的变化。2000年,广州市人均居住面积是13.13平方米,2009年是20.93平方米。广州市的家庭平均是3.1口人,如果按照30平方米的人均建筑面积计算,广州每户家庭平均有100平方米的住房。
房改在带来市场的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房价的不断攀升。据广州市年鉴记录,2000年广州商品住宅均价为4209元,而到2011年1月,广州十区一手住房均价已经高达13572元。十年间住房价格涨了三倍,而且这还只是平均统计,如果关注个盘价格走势,涨幅更令人咋舌。深圳楼市自2003年走出低谷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了不到13%,但同期房价却上升了162%,后者的上升速度比前者快10倍多。
很多人被抛离了住房供应的“列车”,对于许多没有享受过房改时代福利分房的年轻人和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房价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难以承受的负担。与此同时,大批由于结婚成家等刚需倾其所有按揭购房的家庭,他们或由于入市时间较早,后来看着房价连创新高而笑逐颜开,或由于是高价入市而成为负担沉重的“房奴”。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