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城是广州市的中心商务区,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在其北面,有一块不到20万平方米的土地,这里是冼村。
冼村面积约等于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大小。平常日子里,各式各样的人物穿梭其中。有人骑着三轮车回收废旧家电;有人拎着麻袋随处翻捡垃圾;有人开着脏兮兮的面包车一路鸣笛;也有人带着土狗漫无目的地在村里瞎转。
打工者囊中羞涩,他们在冼村落脚。一套带简单家具家电的小两居,每天只要20元至40元,是周边房租的1/8。一分钱一分货,冼村环境无比糟糕。电线如蜘蛛网一般,笼罩着成片握手楼。房屋间距有时不到一米,抬头只见“一线天”。一些房屋无人居住,门窗已被拆除,墙上打着“危房区域请勿靠近”的标记。偶有小片菜地,散发着粪水气味。
略微宽敞的地方是消防通道。在此抬头,很容易想起的成语是“坐井观天”。诸多摩天写字楼已将冼村环绕,冼村就是一片断壁残垣。
这是珠江新城区域中的最后一个城中村。历经24年,珠江新城已是广州市城市文明的标志。它坐落在广州市中轴线上,和“小蛮腰”隔江相望,并以不到全市0.2%的土地,贡献了8%的GDP。
冼村迟迟未拆,源于部分村民阻挠。他们认为:在珠江新城崛起过程中,村干部、开发商以及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低价出让土地,并从中渔利。村民为此常年上访。他们要求:要拆冼村,先治村官。
2013年8月,冼村七名班子成员被“一锅端”。土地腐败窝案随后牵出了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及其利益集团。多位人士接受调查后,案情资料陆续公开,编织出珠江新城崛起背后的黑金交易。
官员职务跟着土地走
珠江新城面积约为6.6平方千米,位于广州天河、越秀及海珠三区的交界处。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这里属天河区沙河镇管辖。当时,这里是大片的农田和厂房。
1955年出生的曹鉴燎从19岁起就进入沙河镇领导班子,30岁成为沙河镇的“一把手”。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他带领村镇两级,共投入资金1.4亿元,在沙河镇兴建了22万平方米的厂房。
沙河镇成为广州市“先富起来”的农村。至1990年,沙河全镇已拥有200多家企业,其中镇属企业就有17家。全镇人均收入达到每年3397元。这个数字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
上级部门多次希望曹鉴燎出任天河区区委常委,但他都不为所动。曹鉴燎在沙河镇一年的正当收入约有5万元。2014年,广东省纪委曾拍摄关于曹鉴燎的廉政教育片。曹鉴燎在廉政教育片中称:“我就愿意一直留在沙河镇,实惠很多,我一年的正当收入等于区跟市里同职干部十年的收入。”
22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