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相当比例的置业者而言,在楼市置业估计一辈子也就几回,不如买柴米油盐般熟悉。
像物业这样的大宗商品,建设周期长,交易过程长,产品价值的延伸——后续服务时间长,涉及到建筑、法律、非毛坯等诸多领域方方面面。新手摸不清,局外人道不明,这是常理。但有了问题要求个明白,这更是常理。作为深圳地产主流媒体,我们于上周开通了“地产热线”,直通置业者心声,联系方式一经发布后,短短一个星期内便收到上百读者不同方式的信息反馈。
大部分置业者在认同深圳楼盘品质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对诸多亲身所见或遭遇的问题提出各种质疑甚至投诉,内容涵盖产品质量、营销方式、交易过程、物业服务等产业链全程。应读者要求,本期地产专题我们挑选了“地产热线”反映最为密集的四个方面,对置业者质疑对象进行真相大调查。它们之中有产品质量的隐患,也有市场交易的陷阱;有证据确凿的问题,也有不能定论尚待观察的对象。本期楼市专题,以公正的角度探密深圳部分楼盘“疑难杂症”,记录各方说法,尽可能多地呈现问题实质。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在楼价连续攀升的卖方市场里,置业者心态可能总是患得患失。毕竟,买套房子不容易,遇到问题怎能轻易以“退房”了结。而楼市的信息不对称,又总能给许许多多的纠纷藏下种子。从这层意义上讲,动用舆论的力量、整合各界资源为广大置业者排忧解惑,将是“地产热线”一项持久战,我们也必然坚持并潜心关注地产消费话题的方方面面,预警楼市消费隐忧,倡导地产行业和谐新风。
【滋生背景】
过去的“中国地产黄金十年”,不少一线开发商玩命扩张规模,对数量、速度疯狂追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粗枝滥造的产品,恒大、中海甚至万科都身陷其中。而少数“失去道德血液”的小开发商则是一味追求利润,压低成本,以致推出不少类似“楼歪歪”、“楼裂裂”一样的伪劣楼宇。房地产质量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心中的痛。然而,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楼市中,许多消费者在“房荒”、“抢房”的态势下,往往无奈地接受了许多“问题楼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开发商。
6小时前
7小时前
7小时前
7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