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会计报表截至2015年6月30日,钜盛华的其他应收款为47.2亿元,其他应付款为25.75亿元。而详式权益变动书的报表则截至2015年10月31日。仅仅隔了4个月,钜盛华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都变得异乎寻常地高,难以寻出合理的解释(表13)。2015年10月末,钜盛华的其他应收款达到了102亿元(比6月增长了55亿元),占其流动资产的52%,占其总资产的19.5%;而其他应付款更是高达112亿元(比6月暴增了86亿元),占其流动负债的79%,占其总负债的36.5%。这些在数月内突然暴增、量级超过百亿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一方面可以反衬出钜盛华及整个宝能系之间,交易、业务、资金往来之频密与复杂,另一方面也不禁想让人追问,百亿应收款与应付款究竟对应着哪些交易安排?同样,在宝能地产发行债券时,交易所向其发送的问询函中同样提到,让其说明自身其他应付款及应收款偏高的原因。
作为前海人寿的控股股东,且以活跃在二级市场“买买买”形象出现的钜盛华,从股权结构上看,并不持有宝能地产股权。但出乎意料的是,钜盛华资产结构中,重头并非二级市场购入的股权,或者对前海人寿的投资,而是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2014年,钜盛华账面上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为25.85亿元,超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175万元)及其长期股权投资(11.87亿元)的金额。截至2015年10月31日,尽管其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即二级市场上买入的各类上司公司股权)上涨至82.92亿元,但投资性房地产已然高达187.96亿元(表14)。这部分房地产资产又来自何处?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